《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記錄,內容分兩大部分:一部分記載墨子本人的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等六篇,一般稱作墨辯或墨經,著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在邏輯史上被稱為后期墨家邏輯或墨辯邏輯,其中還包含許多自然科學如天文學、幾何光學和靜力學的內容。 《墨子》涵蓋了政治、軍事、哲學、倫理、邏輯、科技等春秋戰國時期先進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理論和成果,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學的重要史料。西晉魯勝、樂壹都為《墨子》一書作過注釋,今已散失。如今的通行本有孫詒讓的《墨子閑詁》以及《諸子集成》所收錄的版本。 相傳墨子收藏圖書巨多,簡策裝滿了有近五車(后世成語“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疑說即源于此)。《墨子》稱其“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書,不可勝載”(這里有點小吹牛的意思)。據《墨子·貴義》記載:“墨子南游使衛,關中載書甚多”。墨子曾自稱“吾見百國《春秋》”(想象一下見過“百國《春秋》”的墨子面對孔子拙作《春秋》的“撇嘴”表情包)。他說:“先王之書,予以見之”(這話表明自己的作品可以跟君王的題詞擺在一塊兒,一點小小的虛榮心)?!赌?/span>·明鬼》篇記其:“著在周之《春秋》”、“著在燕之《春秋》”、“著在宋之《春秋》”、“著在齊之《春秋》”。這么多春秋大(講)義說明墨子非常熟悉前代典籍,并有批注。 墨家著作在六朝以后分期分批流失了,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陰謀論”和“威脅論”的犧牲品。明朝正統十年(公元1445年),張宇初奉敕將刪節版《墨子》刻入《道藏》?,F代所傳的《墨子》是因為被道家著作《道藏》所收錄,才不倫不類地留傳下來。 秦漢以后,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論散見于各種典籍之中,如見于《新序》、《尸子》、《晏子春秋》、《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列子》、《戰國策》、《諸宮舊事》、《神仙傳》等等,墨家思想體系被拆解得東一榔頭西一幫,尸橫遍野,慘不忍睹。西漢劉向的《漢書·藝文志》好心將散見各篇著錄成《墨子》共七十一篇。經歷代統治者審查刪節,刪了又刪,到宋時,只存六十篇,如今只存五十三篇,已亡佚十八篇。已亡佚的有:《節用》下篇,《節葬》上、中篇,《明鬼》上中篇,《非樂》中、下篇,《非儒》上篇,除此八篇外,另十篇連篇目皆亡佚,在這十篇中,只有《詩正義》曾提到過《備衛》此篇目,其余無可考。 堪稱史上刪節版最多的《墨子》一書既非一人所作,又非一時所成。一般認為《墨子》是由墨子自著及其門徒記述墨子言論的書篇而寫定的孤家寡人之言。 清朝的梁啟超曾系統研讀過多種刪節版《墨子》,連想象帶推理,把生不逢時的《墨子》一書內容分為五大類。 第一類,雜有名家之言,混有雜家之說。如《親士》篇中的“铦者必先挫,錯者必先靡”、“甘井先竭,招木先伐”、“太盛難守”等,皆出于道家話語系統;“修身”一詞,為孔子儒家、孟子儒家和荀子儒家的公用術語;《所染》中的“染蒼則蒼,染黃則黃”疑出于名家的性說;“法儀”一詞,疑是法家之言,純出偽托。梁啟超認為而后四篇才是墨家記墨學的概要,有可能是墨學的提綱挈領。這么多的雜學混在墨子作品里面,墨子不背黑鍋才怪。 這一類的墨子作品有:《親士》、《修身》、《所染》、《法儀》、《七患》、《辭過》、《三辯》。 第二類,代表墨家的主要政治思想。除了《非攻》上篇、《非儒》下篇之外,各篇皆有“子墨子曰”四字鄭重其事地打頭,好像生怕又被別人篡改或剽竊了去。 這一類的墨子作品有:《尚賢》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兼愛》上中下篇、《節用》上中篇、《非樂》上篇、《明鬼》下篇、《尚同》上中下篇、《非命》上中下篇、《天志》上中下篇、《節葬》下篇、《非儒》下篇。 第三類,即墨家的哲學部分,稱為墨辯,亦稱墨經。墨子或許擔心自己的著作在死后被人引申為心靈雞湯,特意給這部分文檔加密了。此六篇難通難譯,古字詞較多,辯理深奧,雜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雙重理論、光學力學和數學等自然科學理論、社會科學、倫理學、邏輯學等等。這一類是《墨子》的精華部分,估計只有墨子自己能進行權威解讀。梁啟超認為這六篇才是墨子的原創。 這一類墨子作品:《經說》上下篇、《經》上下篇、《大取》、《小取》。 第四類,共五篇:《耕柱》、《貴義》、《公孟》、《魯問》、《公輸》。這一類是墨子的弟子記載的墨子言論行事,算是墨子的生平記錄,體裁接近《論語》,比較雅俗共賞。 第五類,共十一篇,記述的是墨家兵法,據考確系墨學弟子精研而成,墨家集體智慧的結晶。墨子提倡非攻,以守御為主,該十一篇皆以守備之法為主題,古字詞頗多,古代兵法陣法用詞很少通譯,歧義重重,本身就是一部迷魂陣。 《墨子》一書文風樸實無華,但遣詞造句詰屈聱牙,以致兩千來年很少有人問津,跟問津者的學問大小沒什么關系。直到近代,有膽大的學者解讀這本古書,才發現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已有對光學(光沿直線前進,并討論了平面鏡、凹面鏡、球面鏡成像的一些情況,尤以說明光線通過針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論為著)、數學(科學論述了圓的定義)、力學(闡釋了力和重量的關系)等自然科學及其原理應用的探討,驚為天書??上?,墨家的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三大傳統兩千多年間從未得到封建社會主流學術界和官方的重視,沒能結出應有的碩果。但這一發現震動了當今學術界,使今人對身影早已遠去的墨家不由得刮目相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