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賞功,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有金,銀,銅三品,屬泉界大珍,皆世所罕見。西王賞功相傳起源于公元1644年,當時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占據川地,自稱“大西王”,在今成都建大西國,改元大順。特鑄此種“西王賞功”紀念大錢,以獎勵有軍功者,其作用類似于我們現在的功勛章。此錢幣存世極其罕見,舊譜評其為五十名珍之一,是很多泉迷收藏的終極目標。明末義軍首領張獻忠所鑄,明朝末年天下大亂,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軍,1643年攻克武昌城,占據楚王宮,1644年在成都稱帝,定國號“大西”時鑄造的紀念賞賜錢,用以獎勵有功將士,上海博物館有相同藏品,定為國家文物一級,西王賞宮金錢,存世稀少,是古錢幣中的大珍。 東弘國際此枚西王賞功直徑5.15cm,重41.3g,為方孔金品,金燦如新,光彩奪目,華美富麗,貴氣逼人。錢幣正面為“西王賞功”四字直讀,字體渾樸,筆畫挺秀,邊廓精整,錢背光素無文。兩面的包漿沉著,保存完好,由此可見該幣當為入土時間不長或者是沒有入土的傳世古錢幣,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清朝統治期間,凡涉及西王的任何物品(更別說是西王賞功之物)定會被滅門九族,在西王稱王的幾年已是珍品,極少將領珍藏擁有。而由于其鑄造量小、質地貴重,流傳于世的數量極少,歷經370多年的今天,更是極為罕見,在古玩拍賣市場上也是價格不菲。據悉在2011年嘉德春拍出品金質、銀質西王賞功各一枚,金質成交價格230萬元,銀質以55.2萬元成交。從此之后西王賞功的市場價值便以成倍翻漲,在2012年、2013年的深圳海拍分別以500萬元和1500萬元的價格拍賣成交西王賞功錢幣。 “西王賞功”大錢,該錢為賞賜大西軍中有功將士所用,據傳有金銀銅三個品種。錢的正面有“西王賞功”四字楷書,字體渾樸,筆畫挺拔。該幣制作極其精美,存世數量極少,早年曾傳說為“孤品”。 西王賞功存世罕見,早年所知金、銀皆為孤品,后又在眉山市有新的發現,珍罕程度已不如從前,2011年嘉德春拍出品金質、銀質西王賞功各一,金質成交價格230萬元,銀質以55.2萬元成交。目前金銀銅三品仍然為珍品,根據出水情況,銀質稍多,金和銅均罕。根據品相成交價維持在數十萬元不等 2018年1月5日,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中心區域發現的一批珍貴文物神秘面紗揭開,除發現刻有“大西”年號的銀錠及“西王賞功”金、銀幣外,最為珍貴的是長12厘米、寬10厘米、重730克,刻有29個字的金封冊,經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