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士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53))是喬治五世級戰(zhàn)列艦的二號艦,舷長227米,寬31米,吃水10.5米,排水量4.3萬噸。最高速度28.3節(jié)(52.4公里/小時),10節(jié)速度下航程為15600海里(28900公里) 裝備為10門雙聯(lián)裝14寸(360MM)主炮,16門133MM炮可用于防空,32門40MM防空炮,80管防空火箭炮。 最后這個火箭炮有點意思,俺也是第一次見。它的機制是火箭發(fā)射出去之后,在300米遠處爆炸,釋放出三個降落傘拖著一根120米長的線,線的另一端是240克的爆炸物,進攻的飛機撞到線后,就會將爆炸物拖向自己。 這設計真的好復雜而且裝填復雜,一看就知道不好用,事實證明效果確實不怎么樣。 裝甲方面,船舷裝甲是370毫米,主炮裝甲324毫米,隔板254~305毫米,甲板127~152毫米不等。 威爾士親王號戰(zhàn)列艦 其實,這些數(shù)據(j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英國對日宣戰(zhàn)時,她是皇家海軍最新的戰(zhàn)列艦:1941年1月19日入役,不到一年的新艦。就因為她最新最現(xiàn)代化,所以在1941年8月,丘吉爾選擇她為座艦前往加拿大Argentia海軍基地會晤羅斯福,簽署了《大西洋憲章》。 9月,威爾士親王號從加拿大返回,與皇家方舟號(HMS Ark Royal)航母攜手執(zhí)行護航行動,為從直布羅陀至馬耳他的船隊護航。行動是成功的,在意大利海航的攻擊下,船隊九艘商船僅損失一艘,另外就是納爾遜號戰(zhàn)列艦輕傷。而意大利方面,參與攻擊的130架飛機中,損失21架。 這次護航的成功,得益于威爾士親王號上最先進的防空火控系統(tǒng)(HACS),這系統(tǒng)到底是咋工作的,一兩句話實在難以說清,知道它包括了雷達、遙控、原始計算器這些當時頂尖的技術就夠了。 大約也是這次勝利,導致英艦低估了戰(zhàn)機的攻擊力,尤其是低估了日本戰(zhàn)機的攻擊力。當然這只是俺的猜想。 隨著太平洋局勢的惡化,戰(zhàn)爭陰霾逐步向東南亞擴散。海軍大臣Dudley Pound評估之后,結論是英國須將艦隊主力調往遠東,才能對抗日本海軍的威脅,這顯然不現(xiàn)實。丘吉爾提出另一個想法:只調一兩艘主力戰(zhàn)艦,然后利用情報優(yōu)勢,與美國的太平洋艦隊聯(lián)手,在該出現(xiàn)的地方集結,即可威懾日軍。 這當然是沒辦法的辦法。 12月2日,威爾士親王號戰(zhàn)列艦、反擊號戰(zhàn)列巡洋艦(HMS Repulse,排水量3萬噸)以及其他四艘驅逐艦到達新加坡,與駐守在那里的戰(zhàn)艦會合。前日提升為海軍上將的菲利普爵士(Sir Thomas Phillips)任艦隊司令,旗艦為威爾士親王號。負責艦隊掩護的,是駐新加坡的453航空隊。 這兩艘巨艦合計7.3萬噸。為了震懾日本,丘吉爾高調宣布了戰(zhàn)艦的部署。而山本五十六的應對,是向越南西貢附近的空軍基地增派了36架一式陸攻(Mitsubishi G4M)。 12月8日一早,日軍飛機攻擊新加坡,英艦隊開火反擊,結果是雙方都沒任何損失。不過,隨之而來的消息震驚了艦隊司令菲利普、丘吉爾乃至整個世界:珍珠港事件中,美國八大戰(zhàn)列艦或傷或沉,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原本與美艦隊聯(lián)手的計劃落空,此時的英國遠東艦隊,只能獨自對抗世界第三強(甚至第二強)的日本艦隊。明知機會渺茫,但菲利普沒有退路,只能試圖以自己有限的戰(zhàn)艦阻斷日本對南洋的進攻。 8日下午,時間1710。英艦隊啟航,裝備在10日到達泰國宋卡一線截擊日本艦隊,阻斷其對馬來西亞的攻擊。 9日下午,時間1400。英艦隊在關丹與哥打巴魯之間被日軍潛艇I65發(fā)現(xiàn),之后跟蹤了5個小時,但英艦對此一無所知。日運輸艦隊相應北撤,而第二艦隊在金剛、榛名號的率領下往南尋找英艦試圖決戰(zhàn)。 時間1730,日本水上飛機發(fā)現(xiàn)英艦,同時英艦也知道自己行蹤暴露,當晚8點,菲利普認為突襲行動已然落空,決定返回新加坡。 此時,西貢基地的日本航空兵已經換下用于攻擊新加坡的航彈,裝好魚雷、穿甲彈伺機出動。 10日,時間0050,菲利普得知日軍在關丹登陸,于是改變航向前往查探。 0630,反擊號發(fā)現(xiàn)有日機尾隨。 0718,威爾士親王號彈出水上飛機,前往關丹偵察,結果發(fā)現(xiàn)情報是虛假的,并沒有日軍在關丹登陸。 1000,早先離隊的Tenedos號驅逐艦發(fā)出警報稱被日機轟炸。 1015,日本偵察機發(fā)現(xiàn)英艦隊。 為避免被被日軍定位,這兩天的行動中,英艦隊全程保持無線電靜默,這時仍然保持沉默。 1113,反擊號被日機集中攻擊,但只被擊中一彈,輕傷。 1140,9架魚雷機開始攻擊威爾士親王號,同時另8架針對反擊號。 而此時,威爾士親王號的防空雷達因連日的潮濕天氣而處于故障狀態(tài)。 反擊號躲過了所有的魚雷,威爾士親王號只被一枚魚雷擊中,但后果是災難性的。 魚雷擊中的是左側螺旋槳軸,全速旋轉的槳軸彎曲將船尾撕開一個大洞,海水洶涌而入造成左側動力艙進水失效、左側發(fā)電機失效、左側鍋爐失效,然后是中央伺服室失效。 電力故障導致艦內通信失效、多門炮火填充系統(tǒng)失效、損管水泵失效,而且整個艦體左傾12度造成右舷防空炮火無法壓低對抗第而輪魚雷擊的攻擊。 這一輪攻擊之后,反擊號打破無線電沉默,向453航空隊求救,時間大約是1210. 時間1220,在第二輪攻擊中,威爾士親王號右舷被三枚魚雷擊中,其中一枚爆炸之后擊穿右舷尾部,未盡的沖擊力彎曲了右螺旋槳軸。至此,威爾士親王號完全喪失動力,沉沒只是時間問題了。 同時,兩隊日機以鉗形攻勢圍捕反擊號,四枚魚雷得手。因為是老一代的戰(zhàn)艦,各種設施不全,被擊中僅僅13分鐘后,3萬噸的反擊號翻轉沉沒。 時間1241,日轟炸機開始俯沖投彈,威爾士親王號上僅存的兩門5寸炮依然頑強但徒勞地反擊,軍艦再中一枚航彈,在甲板下造成大量傷亡。此時,這艘巨艦已經嚴重左傾,艦長下令棄船。 時間1318,4萬噸的威爾士親王號左翻沉沒,翻轉時刮蹭到了正在搜救船員的Express號驅逐艦,幾乎將其帶入水底。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453航空隊戰(zhàn)機趕到。 至此,合計7.3萬噸的兩艘巨艦沉沒,840人陣亡。而日軍方面僅有4架戰(zhàn)機被擊落,2架失蹤,28架受傷,18人陣亡。 英國遠東艦隊所余最大軍艦不超過5000噸,最大艦炮不超過6寸。 威爾士親王號沉沒時,是倫敦時間的早上,丘吉爾收到消息后的反應是“整個戰(zhàn)爭中,這是最為讓我震驚的消息,輾轉反側中,恐怖后果逐漸在腦中浮現(xiàn):珍珠港的幸存艦艇正急速趕回加州,太平洋上沒有英美艦隊,整個大洋被日本主宰,虛弱的我們暴露在日本人的武力之下,沒有一絲反擊之力” 如果珍珠港是日本靠偷襲取勝的話,擊沉威爾士親王號,則讓人無話可說。鋼刀初試之下,日本海軍讓世界列強大感驚懼,這第一次對英美的戰(zhàn)役極為成功,但,這也是他們的巔峰之作。隨著戰(zhàn)爭不斷深入、蔓延、消耗,之后的日本海軍逐漸衰弱,最終走入地獄。 這里,菲利普犯了個錯誤:沒有將英國軍隊的戰(zhàn)力完全發(fā)揮。他認為453航空隊老舊的飛機無法為艦隊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所以從戰(zhàn)役開始直到威爾士親王號沉沒,他都沒有要求453航空隊出擊掩護。 這讓當時的航空隊長Tim Vigors極為不滿,盡管菲利普已經與船共沉,但直到2003年Tim Vigors以八十高齡去世,他都沒有原諒菲利普。Tim Vigors認為菲利普沒有為艦上數(shù)百名遇難官兵盡責,這是后話了。 其實,菲利普的決定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當時沒有任何一艘戰(zhàn)艦被飛機擊沉。雖然當年3月確實有一艘意大利重巡POLA號被飛機擊傷,但最終擊沉她的,是杰維斯號驅逐艦。 而且他跟當時所有英國海軍的將領一樣,低估了日本航空兵的能力,認為新加坡距離越南甚遠,西貢的日本基地不會對艦隊構成威脅;同時也低估了日本航空兵的攻擊能力。 反過來,威爾士親王號的防空系統(tǒng)有著最先進的裝備,且其防空能力已經在當年9月的行動中得到驗證。所以,對付得了意大利這個西歐國家,對付不了日本這個亞洲國家?俺猜測,這是菲利普等人潛意識的想法。 |
|
來自: 金色年華554 > 《太平洋海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