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盤是風水活動中最基本的工具。風水師們取羅盤之包羅萬象,經緯天地之義,又尊稱為“羅經”。他們認為羅盤具有“呼風喚雨”的神力,能相天,能測地,還能推時,推斷何時吉,何時兇,是陰陽二氣、八卦五行之理、河圖洛書之數,天星卦象之形的集大成物。
盡管風水師們把羅盤鼓吹的神秘之極,其實羅盤只是判斷方位的工具,它的前身可追溯至古代的“司南”,即指南針,還使用“六壬盤”來卜算日辰,判斷方位的吉兇。據專家考證,羅盤可能是司南和六壬盤的結合物。
南宋時出現了風水羅盤,到了明清時期已經普遍使用了。以后羅盤經過多次演變,隨著風水理論的復雜化和流派的增多,類型也花樣繁多,在產地上有內陸和沿海兩大式之分,形制上也可分為大中小三類,最復雜的羅盤共有36層之多,就連專業的風水師也很難掌握,普通人更為莫名奇妙。
羅盤全圖
中心一層
中心一層稱天池,用來安放指南磁針,以定方位。
第二層
第二層稱后天八卦,用來指示方向及推演吉兇。
第三層
第三層為二十四山,由四維卦、八天干、十二地支組成。
四維卦指八卦中代表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維方向的巽、坤、艮、乾;
八天干即甲、寅、丙、壬、乙、丁、癸、辛;
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上述二十四個卦、干、支排列組合分為八組,分別代表八個方位,每個方位可分為三山。
即北方壬子癸三山,南方丙午丁三山,東方甲卯乙三山,西方庚酉辛三山,西北方戌乾亥三山,西南方未坤申三山,東北方丑艮寅三山,東南方辰巽巳三山。
二十四山將八卦代表的八個方向分割的更細,風水說中提到的方向都用某山來代替,如正北方為子山。
天池內磁針所指的南北方向在第三層即為“子午向“,稱磁極子午,也即”正針“,用來格定來龍,用來測定山的具體方位,而這三層因為是靠地上的磁極來確定南北的,故被稱為”地盤“,它的功能是給宅墳定位定向。
第四層
第四層是十二地支,用來指示天文星宿的方位。
第五層
第五層與第三層一樣,也是二十四山,但其方位向左偏半格,其南北向是用臬影即太陽光來測定的,被稱為”臬影子午“,也即縫針,由于”臬影子午“是用陽光來測南北方向的,與天有關。故被稱為”天盤“。天盤的功能是用來判斷山脈,即”龍“的吉兇。與正針相比,確實偏開半格,這本是由于對磁偏角的校正。現代物理學測定,磁針所指示的南北,非地理子午線,其之間還存在一個角度,即地磁偏角,但風水只能用五行之氣來解釋這一偏差。
第六層
第六層為二十四星,并把二十四星與二十四山相對應,體現出了天文與地理的緊密結合。
第七層
第七層又為二十四山,與地盤二十四山相比,向右偏半格與天盤二十四山同,其子午稱為北極子午,也即”中針“,這兩層與”天盤“、”地盤“相呼應,稱為”人盤“。其功能是用來消砂納水,勘定砂、水的方位吉兇。
羅盤的構造比較復雜,在使用上也較為繁瑣,羅盤測定風水時,必須遵循”羅盤八奇“,也就是根據羅盤天池內磁針的晃動情況判斷地質的優劣及有無”雜物“在旁。
這些禁忌,風水師們信守不疑,而且以陰陽五行、八卦河洛、天干地支等作為依據,看似振振有詞,實際上卻無有機聯系。因此羅盤指示的吉兇是無足憑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