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店戰斗是日本占領上海郊區后,我軍一次性消滅日軍最多的伏擊戰。戰斗從打響到結束,不到1個小時, 47個鬼子被打死34個。浙東區黨委對此戰評價很高,在《新浙東報》專門作了報道。全國解放以后,這一戰斗被總參謀部軍訓部軍事科學院收進《步兵連戰例選編》,作為進攻部分的第一個優秀戰例供全軍學習。 朱家店抗日之戰紀念碑 現在位于浦東新區川沙新鎮會龍村的朱家店抗日之戰紀念碑,就是為了紀念這次戰斗修筑的。 上海淪陷后,日本侵略軍把浦東尤其是沿江地區作為重點防守區域,在浦東各地以慘絕人寰的罪惡手段殘害中國人,大肆燒殺掠搶,奸淫婦女,無惡不作。不知有多少民宅被毀,無辜百姓慘死。由于日軍兵力不足,經常集中兵力實行“清剿”“清鄉”“掃蕩”等軍事政策和行動,打擊我抗日武裝力量和無辜百姓。 上海淪陷后 在上海外圍和浦東地區的日軍主要是守備隊有近千人,他們扼守據點不輕易出動,重點布防在沿黃浦江的川沙、高橋、三林一線和南匯、奉賢縣城周圍。另外,討伐隊、憲兵隊擔負出擊抗日武裝力量的任務,比較機動靈活,破壞性突擊性大。 發生在1944年8月21日的朱家店戰斗是浦東抗日武裝力量極其漂亮的一次伏擊戰。參加此次戰斗的部隊是新四軍原淞滬支隊。1943年5月,經新四軍浙東三北游擊司令部決定,“淞滬五支隊”正式改為“浦東支隊”,朱亞民先后任支隊副和支隊長。 浦東的地理環境是平原特色,村莊分散而稠密,港岔河灣密布,河港沿岸自然生長著許多高稈植物,不熟悉的人如入迷魂陣。這種自然地理環境不適合大部隊活動,但卻適合小部隊機動靈活的游擊作戰。 抗日戰爭時期,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巧妙地利用當地的地理環境,不斷發展壯大抗日隊伍,機智勇敢地打擊侵略者。通過長期艱苦的斗爭,在日偽軍嚴密統治下,隊伍由小變大,由弱變強,馳騁東海之濱,一次次沖破敵人的包圍,一次次出奇不意地打擊敵人。淞滬支隊早期的一批抗日勇士,相當多的人在戰斗中成長為指揮員。吳建功、連柏生、林達、朱亞民等都是浦東讓敵軍聞風喪膽的英雄代表。他們領導的抗日隊伍,智殲漢奸、夜襲蘇家碼頭、奇襲錢家橋、巧打新場偽軍、消滅鬼子催糧隊…… 《我與浦東抗日游擊戰》朱亞民著 朱亞民在《我與浦東抗日游擊戰》回憶錄中寫道: 我們的部隊就在敵人的鼻子底下活動,在敵、偽、頑、友的夾縫中求生存和發展。經常出現前村住的是偽軍,后村住的是我們。離敵人最近時只有一至兩華里。 此戰粉碎了日偽軍的“清鄉”“掃蕩”。打出了威風,打出了一個聯結浦東浦西的抗日游擊區,控制了上海浦東浦西的廣大農村,為我黨在這個地區的抗日總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為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做出了歷史貢獻。 8月21日早上,浦東支隊獲悉,周浦鎮據點將出動一個47名日軍的小分隊,“清剿”的路線是從周浦出發到六灶、三灶,再轉新場。當時浦東支隊隊部和三個主力中隊正好駐扎在南匯朱家店以南的幾個自然村里。支隊長朱亞民馬上與隊副張席珍商量研究,認為鬼子很可能走朱家店南側這條通向新場的小道。決定借此機會在朱家店一帶打一場伏擊戰。 朱家店位于六灶南、五灶港北岸。五灶港上有一座石橋,橋南不遠處有一南北向的狹長池塘。池塘東岸是從朱家店通往六灶到新場必經的行人道。池塘南段路東以張家襪廠為制高點。從襪廠到五灶港南灘之間,是四五百米長、五六十米寬的一片開闊地,地里棉花旺盛。靠五灶港邊及棉花地中有幾個土墳墩,棉花地東邊有一條東南向的小河浜。這一段沒有民房,打起仗來群眾不會受到影響。春天曾在此打過一次伏擊,消滅了4個催糧日偽軍。 為了不打無準備之仗,朱亞民叫聯絡員楊金泉到六灶鎮,要六灶鎮偽區長王季賢、偽鎮長徐志良拖住鬼子在六灶吃中飯多耗一些時間。此時,在六灶鎮日軍當翻譯的方根才也給游擊隊送來了秘密情報,這樣,日軍的動向隨時都在支隊掌控之中。 經反復研究,朱亞民布下陣網: 一部分人隱蔽在莊稼地南段,正面打擊敵人;一部分人埋伏在五灶港石橋西北,封鎖石橋,切斷敵人后路;還有一部分人留守在張家襪廠浜東,從東部打擊敵人,并調出一挺機槍和一部分戰士潛伏在張家襪廠屋頂,控制制高點;還有一部分人埋伏在左側,準備隨時追擊逃竄的敵人。 這樣就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控制住了敵人。另外,還在敵人入伏擊圈的田埂上設置了“土地雷”,把16個手榴彈4個一捆,打開保險,每隔七八米埋一束,用一根50多米長的青色麻線連接,由專人操作。 不出所料,日軍在北六灶吃過中飯后,就徑直朝浦東支隊駐地過來。下午1時左右,日軍過石橋后,從池塘東岸的路上朝張家襪廠大搖大擺地走來。日軍看到在田間里勞作的農民,放松了警惕。 當日軍進入伏擊圈后,朱亞民舉槍命令:“開火!”“轟隆隆”一陣巨響日軍被炸得七零八落,血肉橫飛。這時,張家襪廠屋頂上的機槍也“噠噠噠”地響起來,由于路西和路南是池塘,鬼子要么往回走,要么繞過池塘往西走,由于圈子繞的大了一些,我軍機槍封鎖石橋時已有七八個鬼子逃過石橋,沒有逃過去的沿五灶港過小河,直往朱家店以西孟將堂逃去。敵人在過河時,有的被埋伏在五灶港北岸的戰士用槍打死,有的被手榴彈炸死。 這次伏擊戰從打響到結束不過一個小時,僅13個鬼子帶六支步槍逃回據點。繳獲擲彈筒1門,機槍2挺、“九九”式步槍十多支(這種步槍是當時日軍最新式步槍,可以打飛機),其他槍支20多支,彈藥400多發,還有太陽旗、望遠鏡、子彈盒、鋼筆、鈔票等戰利品。 第二天,新場日軍駐地敵人用了五、六十擔樹柴來燒掉尸體。為了報復,日軍出動了日、偽軍數千人把整個南匯地區的路、橋全部封鎖,進行整整半個月的“掃蕩”。而浦東支隊早已避實就虛轉移到了海邊偏僻的地方,如萬祥,小洼崗一帶,在青紗帳里與日軍周旋。敵人的報復性掃蕩,陰謀并沒得逞。 從抗戰開始到1945年抗戰勝利,我抗日武裝力量不斷與日偽軍展開戰斗,隊伍也在戰斗中不斷壯大。從當初12個人分成三個小組隱蔽活動,后來發展成了三個中隊,號稱“英雄”“頑強”“緊張”,最后變成了三個主力大隊:“泰山”“華山”“衡山”。一共打了多少仗朱亞民自己也數不清了。但是,對朱家店戰斗,許多人都終生難忘。 《步兵連戰例選編》上下冊 《淞滬支隊第一中隊朱家店伏擊戰斗》 朱家店伏擊戰打出了氣勢、打出了影響。特別是對浦東的日本鬼子打擊很大,因為他們進入浦東以來,從來沒有遭到如此大的打擊,因此那些小據點里的日本軍全部撤退到大據點,鬼子人數少的時候也不敢出來“清剿”“巡鄉”了。甚至,連同浦東支隊作對的那些偽軍都主動找朱亞民,表示今后不再與之為敵。 朱家店大捷被永遠地載入了史冊。 作者 | 浦東新區檔案局 溫愛珍 編輯 | 浦東新區檔案局 黃 煜 浦東新區史志辦 何旅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