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庸》接著講為了實現做到真誠的做人之道,“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就需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需要廣泛學習、詳細詢問、周密思考、明確辨別,切實實行。這已經成為了人生的座右銘,士者格物的座右銘。因此,“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要么不學,要么學了沒有學會絕不罷休。學了沒有真正學會等于沒學,那只是為了裝門面而已。學了只懂得一知半解,是為了向別人賣弄;真正學懂了的,反而會說“還沒有學懂”。要真正學懂就要問明白“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要么不問,問了沒有問懂絕不罷休;要么不想,想了沒有想通絕不罷休。自問自想鍥而不舍。要真正問明白就要分辯到底“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沒有辯明白,絕不罷休;要么不去做,去做了沒有成效,絕不罷休。因此,“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別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要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要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這樣我一定能做到中庸之道,我雖然愚笨也必定聰明起來,我雖然柔弱也必定堅強起來。這又是運用典型的《中庸》的邏輯推理模式得出結論是:要做到中庸之道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