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名中央直屬單位系統公務員朋友,患肺癌后入院治療。短短8天時間,總費用63732元;結果社保基本醫療只報了15755元,社保補充醫療報了3356元,自費掏腰包44620元。 這公務員朋友的醫藥費發票 現在大部分公務員的醫療保障都統一到了社會保障系統之中。 區別于過去,生病——自己花錢——拿票回單位報銷的流程;歸入社保后就要按照社保的報銷原則來執行。就意味著分為社保目錄內藥費、器材、治療費報銷,和目錄外報銷(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自費部分)。 社保目錄內報銷項目又分為社保賬戶承擔部分,和個人賬戶承擔部分。福利好一些的公務員單位,會對個人賬戶承擔部分進行二次報銷,最佳狀態是這部分全部報銷完畢。一般的事業單位或者公司企業,是沒有二次報銷的,那么這部分錢也得自己掏了。 改革對公務員朋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要自己承擔那些自費部分了。 那自費部分的范圍會有多大呢,這個要視不同的病種而定,比如這位公務員朋友罹患的肺癌,會使用到大量的自費藥,器材和檢查,那么自費部分就會大大超過社保報銷部分。那如果我們因為肺炎住院,那使用的自費藥,器材和檢查就不會像肺癌這樣多,一般為30%左右,那么自費承擔的部分也會較少。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感覺平時去醫院看病沒花自己多少錢的原因。 當然這種感覺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就是我們個人賬戶中的沉淀費用被無聲無息直接支付了,我們沒有感覺到而已。 那其實也是我們自己掏腰包的錢。如果不支付掉,我們還可以到外面藥店買個感冒藥咳嗽藥,甚至是大米,洗發水(潛規則你懂得)。 所以,如何在市面上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醫療險作為社保的有力補充,就成為了包括公務員朋友在內的很多人非常關注的話題。 因為市面上百萬醫療的保險險產品非常多,很多朋友會不知所措,到底該如何甄別呢?簡單地給大家介紹下: 一、看免賠額。 很多人被市面上的百萬醫療所吸引就在于,如果買一份100萬保額的重疾險,一年要交3萬多元,可是100萬保額的醫療險卻只有一兩千,甚至幾百元。這樣的杠桿率豈不是讓我大賺特賺嗎? 哈哈哈!保險公司的精算部門的師兄弟們可不是白拿工資的。 2018年上海地區,男性職工平均住院治療費是10022元,女性職工平均住院醫療費是7274元,加權平均下平均住院費用是8787元。瞧!馬云老師講得大數據就是真金白銀,一點錯沒有。 按照現在市面上一萬元的免賠額設定,絕大、絕大、絕大部分住院情況都是不用賠的。 前幾天有位朋友微信問我,某保險公司推出的3千免賠額,保額15萬的醫療險,一年要3千多塊,咋這么貴呢!我告訴他,貴是因為您大概率能用得到;那個便宜的,大概率您用不到。您琢磨琢磨!他回復我一個捂臉的表情。 所以說,看似幾十萬倍的大杠桿,其實被免賠額壓得啥也杠不起來了。 二、看續保條件 很多朋友在疑惑,今年買了醫療險,如果今年看病花了好多錢,保險公司給賠了,明年會不會拋棄我,不保我了。這個大家可以放心,市面上的百萬醫療續保基本上都是只要產品在售,就能保證續保,至于保證續保到70周歲還是80周歲,這個會有些差異。 如果哪家保險公司推出了不保證續保的百萬醫療,請您告訴我,讓我好研究研究這產品的條款設計思路。 三、看報銷門急診費用的前后天數 比如我們身體有點毛病,一定是先到門急診看病,醫生一看,告您回家收拾衣服洗漱用具,來住院吧。來了醫院一住15天,醫生一看,告您好的差不多了,別占著床位了,回家養去吧,記得定期來復查。 那我們在住院前的門急診費用和出院后復查的門急診費用咋報呢? 市面上主流百萬醫療產品,都是前7天后7天,厚道一些的產品是前7后30。真的住過院的朋友們就會知道,出院后一個月的復查會很頻繁,7天太短了。 四、看有沒有其他特色 由于醫療險比較簡答實用,那么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比較實用的注意事項外,我們還可以關注下是不是有大病提前給付啊,期間先行墊付啊,是不是有代為掛號等等。 除此以外,比如報銷范圍啊,社保內外保險比例啊,責任免除啊等等在重疾險和壽險中容易出糾紛的條款,在醫療險中,只要您做到事先如實告知,那么保險公司在理賠時一般不會胡來。 說了這么多,對于選擇醫療險,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也歡迎大家留言給我。 內容來自騰訊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