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念到動作,學友們對養生三功的“養生和攝生療愈,體用一致,兩者兼備”及完整訓練體系進行廣泛的交流,對鄭子太極拳理拳法和完整訓練體系的“一拳、一劍、一功”進行了充分的研討。什么是一拳、一劍、一功?“一拳”為鄭子太極拳三十七式;“一劍”為鄭子太極劍五十四式;“一功”為左家內功心法,三者構成鄭子太極完整訓練體系。同時,學友們還對心炁門養生三功養生價值和虎背靠山功的重要性進行深入仔細交流。通過相互交流學習,到會的學友們對鄭子太極有了更新的認知。 學友們邊研討,邊習練。在虎背靠山功、伏虎療膝功、橐籥功、搓陽功、跪坐功的訓練時,線下的同學邊示范邊講解,悉心指導,言傳身教,認真指正學友的動作,要求學友盡量做到訓練方法正確,動作到位。學友們都認識到勤加訓練定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在練功的過程中,大家普遍關注“落胯”這個問題,談感受,提疑點,糾動作,相互交流。線下班的同學詳細解答,“落胯” 及所有的功體變化,認定其都與完整訓練體系和筑基功法有關。筑基功法的重要性,只有通過正宗的師承,老師的言傳身教,或者得到培訓班同學的指導,自己刻苦勤奮訓練,通過訓練時間累積而達到質的變化。 例如:虎背靠山功看似簡單,它的內涵特別豐富,是鄭子太極完整訓練體系非常重要的筑基功法,主要是訓練體松、五臟六腑松、體沉、炁沉、根深、炁貫末梢。 初練靠山功時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 1.意念身體放松; 2.雙手臂自然下垂,保持身體中正,下巴微扣; 3.膝蓋微曲放松; 4.注意呼吸,命門接觸墻面同時嘴微微張開; 5.向后靠命門接墻面的同時意念到腳底,在墻面停留三秒鐘,讓命門感受到接觸墻壁那瞬間,反作用力進入體內,那種鼓蕩、震蕩馬上充滿了五臟六腑,然后把墻面撞擊且作用至全身的力量,在身體放松的情況下自動的經由全身,順暢的傳遞到腳底。 再起身,重復這個動作。每天堅持傻傻的練,方法一定要正確,這點很重要很重要。隨著訓練時間的推移,慢慢就會體悟到身體松沉、松沉到腳底的感覺,這時一定要按正確方法時刻調整自己,會初步體悟到,胸部放松,松肩垂肘,尾閭下垂頂頭懸,氣沉丹田也就是氣沉腳底。我個人體會,方法正確傻傻的練就好了,老師常囑咐我們“不要用思想練,要用身體去感知”。 2017年6月份很榮幸得到老師指點,老師知道我有過心臟問題,要求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練靠山功,現把老師原話與大家分享: [請您每天起床時就練靠山功,不管早起或午睡起床。養成習慣。平時的靠山功訓練時間不算,但起床就練一會。因為睡覺過程姿勢會固定很久,你的胸部會炁悶,所以起床就靠幾分鐘,靠松,靠開。后續就不會有問題。同時,有任何胸悶的情況,就隨時靠幾分鐘,讓心血管軟化下來,就很容易血液通過。請加油。。]這就是老師的原話。非常感謝老師,供各位學友參考。 這次分享會歷時2天,取得了圓滿成功,到會學友收獲滿滿。非常感謝杭州蕭山的田建明班長和蕭山的所有同學主辦這次分享會,感謝田班長、鄭紅梅、王亞玲、蔡國平、趙杭紅、孔利軍、劉偉、陸曉梅熱情款待,感謝王卓英和許祖明先生夫婦二天陪同,特別是要感楊老師為我們創建了《心炁門》這個平臺,無私傳受了這么多好的功法,讓我們結緣心炁門,相聚杭州這坐美麗的的城市,期待我們再相聚。謝謝您們! 【諸羅遁叟注】: 【同學一句話,我立即從江西南昌奔往浙江杭州】這個標題是諸羅遁叟下的。不只熊孫平大哥,但凡心炁門同學,各個都是如此,只要其他同學需要協助,只要抽的出時間,我們都會義無反顧的前往協助。這個標題雖然放在熊大哥的文章里,但這個標題代表了心炁門全體同學【我為人人】的互助精神。 熊大哥幫助了很多外部學友跟內部同學,這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我對他的期待跟要求更高。當弟弟的對大哥說“期待“二字非常不禮貌,但現在我代表的是老師,不是弟弟小楊,請大哥勿怪。 我期待著熊大哥未來能以老師的身份正式站出來教更多人,因此我非常希望看到大哥不只是習練鄭子太極功法,更要在口才、寫作、從動作到理念的解說能力上做更多的探索。 我經常說一段話:要教人功法是很容易的,只要有一位好老師能把從理念到動作都清楚明白的傳授給你就夠了。但要成為五絕老人鄭曼青宗師的分身,就不能只是會教武術功法而已,必須有所文采,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必須文韜武略樣樣精通。 你絕對不能只是教”功夫“,因為這是最不重要的。你必須要能以功夫為載體,帶學生看到人生與格局,必須藉由功法讓學生擁有更寬廣的視野與胸懷。 武學只是載體,只是引發學生對自我探索與挑戰挖掘的法門。 只教拳腳叫做師“傅”,能引領學生了解【優秀是一種習慣】才夠資格稱為師“父”。 武術界大概沒人猶如諸羅遁叟這般嚴格要求,但這難道不是武者所應為嗎?難道真正的武者只是穿著功夫裝,一副仙風道骨就是嗎?難道文武兼備不是我中華武人所應有之氣度嗎?是與不是,出口便知。我們必須強化自己,必須有為者亦如是。 諸羅遁叟這些話只是對熊大哥說?您認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