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加入了糖尿病的大軍,預防及治療需要自我重視。日常經常按摩這幾個穴位。 1.氣海穴:用食指和中指按揉氣海穴2分鐘,西酸脹感為宜 治疾病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脘腹脹滿,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遺尿,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陰挺,產后惡露不止,胞衣不下,臟氣虛憊,形體羸瘦,四肢乏力。婦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癥、兒童發育不良等。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p> 人體穴位配伍配三陰交穴治白濁、遺精;配關元穴治產后惡露不止;配灸關元穴、膏肓、足三里穴治喘息短氣(元 氣虛憊);配關元穴、命門穴(重灸)、神闕穴(隔鹽灸)急救中風脫證。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樞穴、上巨虛穴治胃腹脹痛、呃逆、嘔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氣虛弱);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百會穴治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 ?/p>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婦慎用。 2.血海穴:用拇指指腹按壓此穴1分鐘 穴位介紹血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夺樉募滓医洝罚骸霸谙ツ溕蟽攘兹怆H二寸半”;《千金要方》:“一作三寸”;《千金翼方》作“二寸”;《靈樞經脈翼》作“二寸中”;今皆從二寸,“半”字疑為“中”字之誤。《針方六集》:“一方以患人手按膝蓋骨上,大指向內。余四指向外,大指盡處是穴?!奔匆詫鹊氖终瓢雌湎ドw,手指向上,拇指偏向大腿內側,當拇指端所止處?!堆浛佳ň帯罚骸耙曰⒖诎礌俦枪?,取中指點到是?!?/p> 海穴,是足太陰脾經的一個普通腧穴,但在臨床應用中,卻有一般人意想不到的療效?!督疳樏坊ㄔ娾n》血海條曰:“緣何血海動波瀾,統血無權血妄行”??梢娧Qㄔ诠δ苌嫌幸獨w經,治療血分諸病的作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穴位名解氣血物質充斥的范圍巨大如海,故名。 (1)血海。血,受熱變成的紅色液體也。海,大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為脾經所生之血的聚集之處。本穴物質為陰陵泉穴外流水液氣化上行的水濕之氣,為較高溫度較高濃度的水濕之氣,在本穴為聚集之狀,(2)百蟲窩。百,數量詞,形容多也。蟲窩,蟲之所生之地也。百蟲窩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其特性為濕熱。本穴物質為聚集而成的脾經之氣,性濕熱,而本穴所應的時序、地域又為長夏的中土,是百蟲的產生之時和繁衍之地,故名百蟲窩。 (3)血郄。血,指穴內物質為血也。郄,孔隙也。血郄名意指本穴的血液運行出入為細小之狀。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云氣,其性既濕又熱,是血的氣態物存在形式。穴內氣血物質的出入為水濕云氣,水濕云氣折合為血則其量較小,如從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血郄。 治療病癥折疊痛經選穴:血海穴 每月一次的生理痛真是非常難受,按壓血海穴能夠緩解這種小腹疼痛。 位置: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在膝蓋內側會出現一個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塊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頂端就是血海穴。 要點:兩個大拇指重疊按壓這個穴位,痛經的時候通常左腿也會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個暖水袋效果會更好。 折疊肝血虛很多人看會書和電視就覺得眼睛酸脹,干澀不舒服,有的還會出現手腳麻木現象,往往不被引起重視,其實這是肝血虛的癥狀。為什么呢?《內經》云:“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肝開竅于目,在液為淚,在體為筋,所以肝血虛了就不能營養眼睛和筋脈,就會出現眼睛酸脹、視物不清、手腳麻木的癥狀,當出現這些情況時,可選用血海和足三里穴來補足肝血。 血海穴,血這里指脾血,海,指脾經所生之血在此聚集,氣血物質充斥的范圍巨大如海,故名。該穴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之功能,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取該穴時應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或患者屈膝,醫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髕骨上緣,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最好每天9-11點在脾經經氣最旺盛時按揉該穴,每側按揉3分鐘,以酸脹為度。 足三里。足,指穴所在部位為足部,別于手三里穴之名也。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是人體兩個長壽穴之一,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蓋住自己的膝蓋骨,五指朝下,中指盡處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經的要穴。胃是人體的一個“給養倉庫”,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時地消化、分解、吸收,人體的其他器臟才可以得到充足的養分,人才能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況的好壞,對人們來說極為重要。而足三里穴則能擔此重任。 該穴艾灸效果最好,有“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之說,艾灸或用手指按壓此穴,不但能補脾健胃,促使飲食盡快消化吸收,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還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使人精神煥發,青春常駐。如果能每月用艾灸此穴10次,每天1次,每次15分鐘,便可使人長壽。若家中無艾或不便艾灸,可以指關節按壓足三里穴,亦可達到同等效果。 3.翳風與缺盆的連線:用拇指指腹自上向下推橋弓(翳風與缺盆的連線) 10~20次,左右交替進行。 翳風,拼音yifeng (SJ17),手少陽三焦經穴。在耳垂后,當乳突與下頜骨之間凹陷處。取正坐或側伏,耳垂微向內折,于乳突前方凹陷處取穴。本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腮腺。皮膚由耳大神經分布。皮下組織疏松,耳后靜脈面后靜脈匯合成頸外(淺)靜脈,在胸鎖乳突肌淺面向下后斜行,至該肌后緣,鎖骨上約2.5厘米處,穿深筋膜匯入鎖骨下靜脈。沿頸外靜脈排列的淋巴結稱為頸淋巴結,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腮腺咬肌筋膜,在乳突肌與胸鎖乳突肌前緣,繼而進達腮腺的下頜后突部,可深抵起于基突的肌肉。 翳風 yifeng (SJ17)手少陽三焦經穴 【標準定位】在耳垂后,當乳突與下頜骨之間凹陷處。 【取法】取正坐或側伏,耳垂微向內折,于乳突前方凹陷處取穴。 【穴位解剖】本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腮腺。皮膚由耳大神經分布。皮下組織疏松,耳后靜脈面后靜脈匯合成頸外(淺)靜脈,在胸鎖乳突肌淺面向下后斜行,至該肌后緣,鎖骨上約2.5厘米處,穿深筋膜匯入鎖骨下靜脈。沿頸外靜脈排列的淋巴結稱為頸淋巴結,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腮腺咬肌筋膜,在乳突肌與胸鎖乳突肌前緣,繼而進達腮腺的下頜后突部,可深抵起于基突的肌肉。 【特異性】交會穴之一,手足少陽之會(《針灸甲乙經》)。 【功用】聰耳通竅,散內泄熱。 【主治病癥】 頭面五官科疾病:耳聾耳鳴,頭痛牙痛,腮腺炎,下頜關節炎,口眼喎斜,笑肌麻痹,甲狀腺腫,面神經麻痹。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8-1.2寸,耳后酸脹,可擴散至舌前部及半側面部,以治面癱、腮腺炎等。 2、向內前下方斜刺1.5-2.0寸,局部酸脹,可向咽部擴散,咽部有發緊發熱感,以治聾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