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遙遠,清冷而神秘,千百年來在各種神話傳說的浸潤下,逐漸有血有肉有了溫度。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月的陰晴圓缺與人的喜怒哀樂緊密相連,它是人們心照不宣的知己,肝膽相照的傾訴對象,仿佛只有它才能釋懷你垂淚仰嘆的愁苦。然而,月亮終究是月亮,不言不語,不溫不火,只有如水的溫柔,朦朧的輕撫送給你。 月是可以解醉的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足以證明解醉之功能。不想這位婉約詞人在狂飲迷離之后,能清醒在楊柳佛風,一彎殘月掛天邊的岸邊是何等幸事。也許正是清醒時的那彎殘月給了他能寫出千古流傳詞句的靈感,叫人也禁不住想要要模仿一回,即使不能成名,也體驗一回瀟灑風流的滋味。 月有時也是壯懷激烈的, 岳飛的《滿江紅》里有“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透過這句詩我看到了塵囂四起的戰(zhàn)場,浩蕩前行的討匈奴大軍,以及岳飛滿腔燃燒的愛國之情,多種場面都出現在烏云翻滾,月色殷紅夜空下,如何不讓人激蕩滿懷。 月更可以是解愁的, 南唐后主李煜則有“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里解的是李煜思念故國之愁,真是應了那句“月是故鄉(xiāng)明”。敗降成為囚徒的李煜,郁郁寡歡,為排解思鄉(xiāng)之情寫下了凄美動人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成為了虞美人詞牌的代表和成名之作,現在讀來還依然讓人唏噓感懷。 月可以代表無奈的, 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最后一句是“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寫這首詞時已經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yè)未成,反而待罪黃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感無奈和慚愧,他內心愁苦矛盾。故從懷古到傷己,自嘆“人間如夢”,還是舉杯到江上和清風、明月一醉銷愁罷了。 月還可以作為交通工具到處游玩 宋代陸游則有一句“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選自他的《游山西村》里的一句,意思說: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印象里仙人才可以扶云駕鶴,那可以乘著月光的人真是神仙般自在悠閑了。你想乘著月光去哪呢? 古往今來,描寫月亮的詩句數不勝數,一旦陷落便不可自拔。這時最好的辦法是閉心掩耳,高臺靜坐,沐浴著如水的月光入夢,夢里騎一匹白馬,奔月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