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按骨折的部位、輕重、性質行辨證施治,有以下幾個步驟:手法復位、外敷膏藥、夾板固定、三期用藥、功能鍛煉。中醫把骨折分為三期治療,即初期(2周以內)、中期(3~4周)、后期(恢復期)(指傷后4周以上)。 1.初期 活血、消瘀、通絡止痛。用“特效接骨丹”口服,外敷跌打損傷膏藥。三七15g,血竭6g,骨碎補6g,自然銅10g,乳香10g,沒藥10g,土鱉蟲10g,紅花10g,兒茶5g,麻黃6g,蘇木10g,黃荊子20g,甜瓜子30g。諸藥磨細粉,用黃酒(或白酒)調和為糊,外敷患處(可用飴糖調和稠度)。適應證:一切損傷、骨折、軟傷,但皮膚破損、開放性骨折禁用。 2.中期 養血和胃、活血通絡。柴胡10g,當歸15g,酒白芍15g,川芎10g,茯苓20g,白術15g,陳皮10g,桃仁15g,紅花10g,雞血藤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 3.后期(恢復期) 調和氣血、滋補肝腎。當歸15g,熟地黃20g,黨參20g,黃芪30g,炒杜仲10g,木香10g,桑寄生15g,三七10g,骨碎補10g,赤芍15g,補骨脂15g,菟絲子30g,劉寄奴15g,土鱉蟲5g,伸筋草10g,雞血藤15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每周5劑。上方可制成蜜丸口服。成藥可用八珍益母丸替代。 中醫采用手法復位,不注射麻醉藥也一樣止痛,在正骨復位時常使用一種外涂接骨麻藥,可在幾分鐘內止痛。 麻藥的配方:生南星10g,生半夏10g,生川烏10g,生草烏10g,蓽茇10g,胡椒15g,細辛20g,蟾酥10g,冰片10g。用法:上藥制粉劑,只準外用,切不可內服!復位時,用5g藥粉加白酒50ml調和,涂擦患處,可立即止痛,但開放性損傷勿用。 案例 王某,女,50歲,職業女性。2001年11月20日因氣候突變,寒潮來臨,先是下雨,第二天晨起路面結冰,在上班途中跌倒,當以右手支撐時將腕部橈骨小頭處錯位性骨折,次日腕部腫脹疼痛,隨去醫院攝X線片證實為橈骨骨折,須先行復位固定,當天晚上口服中藥、外敷傷藥、紙板固定、繃帶纏繞。 ①口服中藥:“特效接骨丹”。三七15g,血竭5g,骨碎補5g,自然銅(醋煅)10g,乳香10g,沒藥10g,土鱉蟲10g,西紅花3g(或草紅花10g),兒茶3g,生麻黃5g,黃荊子10g,蘇木10g,甜瓜子30g。上藥烘干磨粉,每次6g,黃酒送服,每日2次。 ②外敷“跌打損傷糊”:三七20g,紅花10g,土鱉蟲20g,血竭10g,乳香10g,沒藥10g,姜黃10g,大黃10g,五加皮15g,生梔子30g,紫荊皮15g,白及粉20g,白芷10g,香附20g,冰片5g。上藥磨粉,用黃酒調和為糊狀,外敷患處,每2~3天換藥1次。 經過口服接骨丹,外敷“跌打損傷糊”,第3天已不痛,20天后X線檢查已經愈合,去掉夾板。 體會 傳統中醫對骨折的治療有一套成熟的經驗。中醫在沒有X線的時代,憑手法即可復位,而現代醫生則用X線替代了手法復位。中醫骨折也不主張石膏固定法,而是采用外敷中藥夾板固定法。(陳勝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