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溫了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英文片名是the Pursuit ofHappyness。這部2006年上映,由加布里爾·穆奇諾(GabrieleMuccino)執導,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主演的美國電影,講述了美國黑人投資專家Chris Gardner的真實故事。 影片的開始,Chris就如你我一樣,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一家三口租住在一個狹小昏暗的屋子里,他通過推銷一種手提式骨質密度掃描儀維持家用和兒子的幼兒園費用。但是由于這種掃描儀精確度只比X光機顯像精確一點點,價格卻貴了一倍,所以他好長時間都沒有賣出一臺了。 面對紛至沓來的賬單和看不到任何未來的生活,妻子琳達實在無法忍受于是離開了他和五歲的兒子。他獨自帶著兒子輾轉于幼兒園,各大醫院和股票公司。更糟糕的還在后面,因為欠稅政府直接讓他破產了,又因為欠房租房東也把他趕出了租住屋,所謂的“朋友”也在他落魄無助的時候對他置之不理。身無分文的他,只得帶著兒子流落街頭,或進收容所,甚至帶著兒子在公共衛生間里過夜。 在帶著兒子輾轉于幼兒園,收容所,地鐵站,公園,公共衛生間的同時,他應聘了Dean Witter的股票經紀人實習生。經過六個月夜以繼日的努力,他終于被正式聘為股市交易員。那一刻他意識到了幸福的真正涵義,悲喜交加。第一時間趕往兒子的幼兒園,與兒子深深相擁。 盡管生活已經落魄至此,他從未放棄過希望,也從未放棄過努力。風餐露宿,他卻能跟兒子玩躲避恐龍的游戲,戲稱公共衛生間為“洞穴”,甚至賣血給兒子買食物。 片中的他總是在奔跑:奔跑著去培訓,奔跑著去幼兒園接兒子,奔跑著去賣骨質掃描儀,奔跑好幾條街尋找流浪漢奪回屬于自己的掃描儀,奔跑著去收容所門口排隊,奔跑著去見客戶,奔跑著去參加考試…… 因為他一無所有,所以他只能不斷奔跑!他也只有跑得比別人更快,才能打敗生活這個魔鬼! 他混在一群西裝革履的面試者里,他的臉上身上還有粉刷墻壁粘上的石灰。成為實習生后為了節約時間打更多的電話,他不放下話筒,不接水喝,也不上廁所。 他們流落街頭,無家可歸,最終只能在廁所里待著時,他抱著兒子,面對廁所外經久不絕的敲門聲,他的眼淚無聲地滑落。一個父親的眼淚,一個男人的眼淚,一個無家可歸,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平凡人被逼上了絕境時的眼淚…… 但是他對兒子說:“永遠不要讓別人來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夢想的話,你就要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他們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就這樣!” 這也正是他一直在堅持的人生信條。窮困潦倒沒有打到他,妻子的離開也沒有隔斷他對兒子的愛,即使自己窮得連飯都吃不起了,別人問他借錢他也選擇借,幾次三番被人拿走救命的掃描儀他也只是努力追回并未懷疑人性,甚至破罐子破摔。 Chris也曾大聲質問:為什么所有人看起來都這樣幸福?為什么我不能也滿臉幸福? 我想起來葉芝的詩歌《他希翼天國的錦緞》里說: 可我,如此貧窮,僅僅擁有夢想; 就把我的夢想鋪展在你的腳下, 輕一點啊,因為你腳踩著我的夢想。 人一旦有了堅定的信念,心懷夢想,連時間也會為他讓步。最終Chris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就了自己的幸福夢。 現實中的我們不也一樣曾被或者正在被生活的巨石碾壓嗎?我們也可能因為經濟壓力妻離子散,因為貧窮喪失話語權,迫于生計超負荷做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因為病痛不得不放棄自己喜愛的事業,又或者因為離婚不得不踽踽獨行。我們不敢崩潰,我們也不敢一了百了,我們連破罐子破摔的權利都沒有。因為我們上有老下有小,我們想努力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環境,我們也希望父母安度晚年。我們也一樣努力咬緊牙關,與生活較勁,把那些無聲的淚水混合著被生活碾壓的苦水一起埋進心里。 寫了《另一種選擇》這本書的謝麗爾·桑德伯格,前半生完全是人生贏家:哈佛大學優等生、Google前副總裁、Facebook首席運營官、全球最具影響力女性,卻在四十多歲的時候,她的愛人、伙伴兼靈魂伴侶戴夫猝然離世,她的世界也隨之崩塌,她認為自己和孩子們再也不會有真正純粹的快樂了。她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從愛人離世的痛苦里走出來,卻發現身邊太多太多的人曾經歷過不同程度的痛苦:貧窮、災難、癌癥、性侵、親人離世、失業、離婚等等,也許我們身邊的人也正經歷著我們難以想象的困境。于是她寫了這本書,旨在幫助更多的人直面逆境,培養復原力,重拾快樂。 正如書里說的那樣,每個人都會面臨時失去:失去事業、愛情和生命。問題不在于悲劇及挫折何時發生,它們總會發生,我們都應該直面應對。當生活給你當頭一棒,讓你墜入悲傷之海的時候,你能做的就是奮力游向水面,重新呼吸。 無論是Chris還是桑德伯格,他們都一樣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發展的眼光,奮力向前的勇氣和坦然面對生活的胸襟。Chris在股票公司面試時說:“我是這樣一種人,如果你問我不知道問題的答案,我會回答說:‘我不知道。但是我會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生活到底會給我們什么樣的艱難困苦、挫折打擊和磨難考驗,我們無從知曉,但我們可以做的是尋求這些問題背后的答案。在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的過程中,生活的真諦也在被我們一點一點揭開面紗,幸福感也隨之而來。 尼采曾說:“那些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蔽覀兊墓湃嗣献右苍f:“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p> 生活不是讓我們變得堅硬,冷漠,麻木,不再相信美好,不再滿懷希望,而是要在百轉千回的坎坷和磨礪中,一點一點消除那些對社會不切實際的幻想,多一點成熟,理性,去面對未來。 愿你過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