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成都又有好消息! 5月9日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宣布,成都獲得2025年世界運動會舉辦權。 繼2019第18屆世界警察和消防員運動會、2021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22第56屆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之后,成都再次贏得國際重磅體育賽事舉辦權。 喜提世運會的成都,將是大陸第一個舉辦這項賽事的城市,離“三城三都”(世界文化、旅游、賽事名城,國際美食、音樂、會展之都)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大運之后有世運,接踵而至的國際賽事,將如何改變成都的面貌? 01 大運村開建,成都東進有了重要抓手 去年年底,成都拿下有“小奧運”之稱的大運會主辦權,成都人歡呼雀躍。 廣州、深圳、南京等地的經驗說明,大型賽會對提升城市的國際影響力意義顯著。當然對本地人來說,更重要的是帶動餐飲、娛樂等領域的消費,同時為城建升級提供契機。 像南京的地鐵里程全國第四,就是和青奧會息息相關。地鐵一響、黃金萬兩,場館、交通配套基建最直接的效應是,拉動城市相關區域版塊的地價、房價升值。 具體到大運會之于成都來說,繞不開兩個字:東進。 成都是在2017年4月提出的“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空間發展戰略,東進排在首位,目的是在現在的主城區外,翻過龍泉山,開辟新的發展空間,同時通過成渝相向而行做強成渝城市群。 按照規劃,未來的東部新城,將容納五百萬人口。將五百萬人口放進去,除了要做相關的產業配套外,同樣得依靠一些交通、文體、商貿設施或者項目進行牽引。 交通層面,如天府國際機場,就坐落在城東的空港新城,是東進的核心抓手。隨著2020年投運,空港經濟將形成一個人口、產業的吸附中心。 大運項目正是另一重要落子。3月31日,成都與相關企業簽署東安湖體育中心主體育場投資建設合作協議,主會場確定落地城東的東安湖片區(原皇冠湖)。 來源:網絡 4月18日,大運村建設正式啟動,東安湖體育中心“一場三館”開始施工。因為籌備期只有不到三年,大運的場館和配套建設全線提速。 成都主政官員曾提到,2019年是東進的關鍵一年,要開工的大項目相當多,軌道交通18號線、天府國際機場高速等。 其中,大運場館建設,被市建委排在重點建設工作的首位,分量可見一斑。它也充分顯示出對成都東進的戰略價值。 02 大運、世運疊加會帶來哪些利好 在大運場館設施全面開工之時,成都再次拿下世運會主辦權,可謂錦上添花,國際影響力再次得到體現。 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世運會,它的競賽項目以非奧運會項目為主,規模更小,不過同樣是有牌面的國際賽事,舉辦城市如倫敦、高雄、伯明翰等,名氣都響當當。 來源:《大型體育賽事對舉辦城市的經濟影響》 考慮到有大運會在先,世運會的溢出紅利會小一些,不排除將延用大運會的大部分場館,但它的意義同樣不容小看。 如今大型賽事的經濟拉動效應逐漸減弱,成都拿下大運時,就有聲音提到,隨著成都東進而布局的那些大型體育場館,會不會因為遠離主城區而在賽后被閑置,造成資源浪費。 世運會在2025年接踵而來,在帶動基礎設施、市政交通完善之余,恰恰能保證城東相關體育、餐飲和生態景觀等功能區的延續性。說的直白點,能夠保證城東有足夠的人氣支撐。 而且注意,大運會的籌備期相當短,如今距離開幕只剩兩年多時間,很多配套基建項目,要等到大運之后才能完工。 來源:網絡 也就是說,成都東進的基建腳步,在東部新城“一年鑄框架,兩年成勢,三年成型”后,還會延續到世運階段,那時世運會的賽會經濟價值將會被更充分挖掘。 最典型的是地鐵。東安湖體育中心目前并沒有地鐵連接,交通通達度不夠,觀賽不便,多少會影響大運會的吸引力。所以有網友建議,在現有的2號線基礎上增加一條支線。 不過從地鐵規劃、建設的冗長流程看,在大運前實現地鐵貫通并不現實。所以以一個更長的視角來看,在2025年世運會階段,成都東部將正好形成交通相對通達、城建規格日趨完善的新城。 03 被低估的龍泉驛會隨大運二次起飛嗎 如龍崗大運新城之于深圳,建設中的大運村,將讓成都的空間格局重心向東延伸。東進戰略加上大運、世運的疊加紅利,會直接提升所在版塊龍泉驛的能級。 數據顯示,大運村所在的龍泉驛,相關的功能設施項目投資將超1000億,且要在兩年半之內完成,平均每年的城建資金都在400億以上。 如此大體量的投資,一方面將拉動龍泉驛的經濟,另一方面隨著大運配套的基礎設施、市政交通的完善,人居環境都將提上一個新的臺階。 龍泉驛去年的GDP超過1300億,但一直面臨著產強城弱的問題,城市建設略有滯后,且產業同樣有待轉型升級。有大運會的加持,正好能夠提升城建品質。 而且,大運后還有世運,前后還穿插著世警會和世乒賽等賽事。只要東安體育中心的大運功能區設置不是一次性的,那么基建和賽事消費的紅利就會持續溢出。 另外多提一句,今年1月,東安湖體育中心已被確定為大運會開閉幕的主場館。東安湖體育中心的分量,間接反映出所在片區在全域成都中的格局分量。 甚至從皇冠湖更名東安湖,都能看出在整個東進戰略中,龍泉驛板塊扮演的角色。 從區位上來講,龍泉驛處在成都的東西城市軸線上,且距離主城區的通勤距離最短,這也意味著占據有利的區位的它,或將成為東進中率先起飛的區域。 來源:網絡 當然如果翻開地圖看,會發現龍泉驛只能算前哨站,成都東進更多是要翻過龍泉山脈,再往東,還有空港新城、淮州新城、簡州新城、簡陽城區四大組團。 它們有未來嗎? 隨著規劃路網的完善,和主城區將形成1小時的通勤圈。1小時按照高鐵時速來算,可以達到300公里,這個時間距離不算近,但既然是開辟新城,自然不可能在緊鄰主城區的地帶。 而且成都作為常住人口大1600萬的城市,未來隨著城市群、都市圈一體化的深入,對人口的吸引還會帶來不少新增,填充起東部組團的人氣不是太難。 所以對成都本地人來說,如果想逃離主城區生活,或者投資置業,將視線瞄向東部都是不錯的選擇。至少以房價而論,東部目前依舊是被低估的洼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