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總 來源:格總在人間(ID:I-Gargamel) 學歷確實會決定一個人的起點,但職業生涯很長,哪些所謂“低學歷”的人,也不乏做得不錯,取得逆襲的。本文就來告訴你,起點很低,在職場中要靠什么? 很多人,特別是年輕的職場人,都在問我類似的問題: 我中專學歷,怎么和大學生競爭? 或者: 我一般本科畢業,怎么和985、211學校的名校畢業生競爭? 你看,這其實是同一個問題,他們都想在自己的“學歷弱勢”上,追上那些遙遙領先的對手。 其中有人還特別委屈,說,我的能力其實不弱,為什么招聘會上人家連簡歷都不要?難道那些名校的學生,就個個優秀得能上天嗎? 當然不是。 1 什么是“學歷弱勢” 我供職過世界500強企業,也有過一段創業經歷,現在重返職場,是一家公司的管理層。 平時,在一大堆簡歷里篩選人來面試,我大致是這樣看的: 如果是應屆畢業生,學歷的重要程度占到70%,社會實踐占30%。 工作5年以內,學歷占到50%,工作經歷和業績也占50%。 工作超過5年,工作經歷和業績占80%,還有20%是其它,學歷在其中幾乎忽略不計。 當然了,不同行業、不同崗位,招聘標準相應會有變化。 但是,隨著工作年限增加,學歷越來越不重要,這一點趨勢是不會變的。 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你未來會表現得怎樣,我只能用你曾經做過什么來預測。 比如你剛剛畢業,我就只能用你讀的是不是名校,有沒有獎學金,社會實踐如何,來預測你以后行還是不行。 另外,你剛剛做過什么,比起你曾經做過什么,要更加重要。 比如,你高中是全國Top級別的人大附中,但是大學讀了個南方某地的二本。 我不會因為你是人大附的就覺得撿到寶了,反而會奇怪,你的人生怎么走了下坡路,選擇你的時候,也會更加謹慎。 我時間有限,面前簡歷一大把,不可能挨個都面一遍,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在招聘的時候設置學歷門檻。 這就是所謂的“學歷弱勢”。 它帶來的,就是中專生的職業起點,相比本科生確實要低;普通學校畢業生的職業起點,又不如名校生。 這個,是你必須接受的現實。 2 你的機會在哪里? “股神”巴菲特的老搭檔,94歲的查理.芒格說過一句話: 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在思考許多重大問題時,我常常用這句話來提醒自己。那么,今天我們討論普通人逆襲,戰勝“學歷弱勢”這個話題,反過來想就應該是: 具有“學歷優勢”的精英們,都有什么弱點? 這里是我的3點答案: 因為有學歷加持,自我感覺良好,精英們(往往)不接地氣。 因為“學歷優勢”,占盡眼前利益,所以精英們(往往)不愿意冒險。 因為選擇太多,算計太精,精英們(往往)不夠忠誠。 我加上“往往”,是想說普遍現象,不是所有精英都如此,所以準備抬杠的精英朋友請手下留情。 上面3點,就是你普通孩子的機會。 3 活得好還是不好 就是看你接不接地氣 這兩天的科技類頭條新聞,是巨頭亞馬遜宣布退出中國。 2004年,亞馬遜收購雷軍創辦的卓越網,使得卓越亞馬遜成為中國本土唯一可以和當當網抗衡的電商網站,那會兒,像淘寶、京東都只算是小打小鬧。 15年后的今天,亞馬遜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下降到可憐的0.6%。行業人士指出,亞馬遜的失敗之一,就是對中國市場了解不夠,換句話說,就是不接地氣。 比如亞馬遜網站的頁面設置、購買流程,是完全復制亞馬遜美國,并不符合中國人的習慣;像“雙十一”、“618”這樣的電商PK日,亞馬遜也無心參與。 相比之下,小小的騰訊在2000年發展初期,考慮到中國用戶個人電腦普及率非常低的特點,特意讓用戶數據可以在服務器端下載(而不是存儲在終端),使得OICQ迅速普及,最終成就霸業。 這兩個小故事說明了什么? 說明了只要接地氣,小小的本土公司也能一點點成長起來,如果不接地氣,再高大上的外企,也很難活得下去。 我們職場人,就更是如此了。活得好還是不好,就是看你接不接地氣。 我之前和一個供暖公司有過合作,他們負責冬天給居民樓供暖氣。 公司老板給我講了一個小故事。 一個20多年的老小區,住著很多鰥寡老人,有戶人家老是打電話來投訴,說是屋里溫度太低,把老人都給凍壞了。于是派了一個本科學歷的員工去了解情況。 他排查了樓上樓下兩家的情況,又進屋摸了摸暖氣片,溫度挺高的,就說不是供暖公司的問題,是對方“要求太高,沒事兒瞎折騰”。 結果,不光他被轟出來,那家人投訴得更厲害了。 第二次,他們派了一個剛畢業的中專生小姑娘去,呆了一個下午,投訴沒了。 原來,小姑娘去了先聊天,一邊聊一邊發現,那家的老頭子喜歡抽煙,一抽煙就開窗戶,屋子里暖氣片溫度再高,哪經得起你老開窗戶呢?正好老人的兒女過來看望父親,一看室內溫度這么低,直接就投訴了。 老人呢,喜歡熱鬧,巴不得家里來人,所以也不跟兒女解釋,只悄悄一個人嘿嘿的樂。 后來,那個中專生小姑娘成了本科生的上級,每次路上遇到老頭兒,小姑娘跟他孫女兒似的撒嬌:老張頭兒,你就不能少抽點兒煙! 老頭嘿嘿一笑,開心得不行。 什么叫接地氣? 少一點公事公辦,多一些換位思考。 少一點高高在上,多一些打成一片。 4 落后的一方 就應該主動冒險 我的粉絲里有不少出身名校,他們的問題,具有普遍性。 一個985、211學校出來的孩子,畢業往往就能拿高薪,他們起點高,也總是盯著那些最靠譜的機會,一步一步穩穩當當向上爬。 以為自己一路的選擇,都是最正確的。 直到有一天,要不公司垮了,要不部門裁撤了,要不身體垮了,中年危機了,發現自己就像諾基亞前任CEO約瑪·奧利拉說的那樣: 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不知道為什么,我們輸了。 萬維剛在他的《精英日課》里,專門談到了博弈論里一個經典論斷: 領先者總是喜歡確定的東西。因為他們領先,如果一直確定,就能一直領先;恰恰相反,如果你是落后的一方,就應該主動冒險。 跟你相比,那些具有“學歷優勢”的精英,就是領先者。 人家出身好學校,受公司重用,那么一旦有擺明的好東西,按照“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就一定會落到他的身上。 而你呢,只能在一旁空空看著。 長此以往,差距越拉越遠。 所以,你的注意力一定要更多的放在,那些別人還不屑關注的事情上。 一塊空白市場,前景吉兇未卜,你不如跳進去探探水深水淺,情況可能并不像人們擔心的那樣差勁。 一個任務吃力不討好別人都躲著,你不妨試一試,沒準可以和某些重要人物產生鏈接。 高大上的大公司進不去,不要緊,去試試和這些公司有業務往來的小公司,迂回接近,先做一個旁觀者。 新興行業正在野蠻生長,比速度,比力度,比靈活,唯獨不比學歷,你為什么不考慮? 就像大家一起排隊,別人排在隊伍前面,你在后面,你的注意力就要放在旁邊的窗口。 一旦新窗口有了動靜,排在前面的往往猶豫不決,你就該趁機切換位置。 都已經光腳了,還擔心失去什么呢? 你不是沒優勢,只是沒看到。 你也不是沒機會,只是自己沒去找。 不要用你的軟肋,去碰人家的刺刀。 5 越往上爬 忠誠就越重要 “忠誠”這個詞,在如今的輿論里非常不討好人心,沒有誰愿意一邊被賣了,一邊還幫別人數錢。 但我想說,在職場上,忠誠一直是剛需。 不是要你盲目追隨,而是要給對方一個互相理解的機會,真正“帶兵如子”的管理者,每一個都求賢似渴,而且心懷愛惜。 像前段時間,那部巨火的電視劇《都很好》,我就很感慨里面的一個人物:蘇明玉。 蘇明玉用她的經歷,回答了職場上的一個重要問題:能力和忠誠,哪個更重要? 當然是忠誠。 說句扎心的,如果你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是因為你的能力還不夠,層級也比較低。 作為一名管理者,我負責任地告訴你:當你越往上爬,在對你的要求里,忠誠就變得越發重要。 蘇明玉被蒙總慧眼識珠帶入職場,從最底層的銷售干起,一步步升到銷售公司總經理。 蒙總病危時,她把自己職業生涯的安全放一邊,挺身而出成為中層的核心,保全公司在兩派高層互斗時,不成為犧牲品。 為了探聽蒙總病情,也是為了確保公司的前途,她冒著生命危險,踩著四樓外墻的窗戶邊沿,一步步摸到蒙總的病房。 面對同事也是朋友的柳青,蘇明玉說: 我必須替我師父,守住他幾十年的心血。 像這樣的員工,老板不感動不放心她,那就是良心被狗吃了。 相比起師范學校畢業的蘇明玉,名校畢業的精英們要精明得多。 反正他們有名校光環,光鮮靚麗的簡歷,有的是地方去,所以跳來跳去,成為一個心里全是算計的“理性人”。 人們常說,選擇比努力重要。 精英們挑來選去,是因為他們有得選,但是他們的選擇,卻可能會成全沒得選的普通人。 人們也常說,“小勝靠智,大勝在德”。 對于我們職場人來說,“智”就是你的能力素質,是你能為公司創造什么。 “德”呢,就是忠誠。 如果你有幸遇上一個“蒙總”,那么: 是做一個給多少錢干多少活的職業經理人柳青,還是做一個讓老板不光認可你的能力,更放心你的忠誠的蘇明玉,其實才真正決定你的職業生涯可以走多遠。 學歷很重要,重要到我們奮斗十多年,只為了那一頁薄薄的證書。 學歷也沒那么重要,我們畢業之后,才真正開始在“社會”這所大學里,繼續深造,繼續成長。 人生漫長,漫長到你的任何一個優點,任何一個缺陷,都會在歲月的光影里慢慢放大。 所以,你不必妄自菲薄,雖然道阻且長,找對方向走下去,必然越走越遠,路越走越寬。 作者簡介:格總,職場老司機,80后段子汪,干貨有洞見,雞湯有思想,你要不要來嘗一嘗?微信公眾號:格總在人間(ID:I-Gargame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