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正常小兒前囟閉合年齡是:1~1.5歲 ?2)?顱骨縫在30歲以后逐漸融合 ? 3)?小兒顱縫閉合的順序為:矢狀縫、冠狀縫、鱗狀縫、人字縫和枕骨乳突縫。 顱縫多在生后3~4個月閉合,少數永不閉合呈永存顱縫、多見于額縫 ?4)?中顱窩孔、裂由前到后順序為:圓孔-破裂孔-卵圓孔-棘孔 ?5)?顱底位可以顯示:卵圓孔、破裂孔 ?6)?X線片上正常內聽道的寬度平均約為:5mm ?7)?正常視神經孔徑大小約為5mm 8)?腦血管造影側位片上大腦前動脈發出:眶額動脈、額極動脈、胼緣動脈 ?9)?顳頂枕葉通常是以自頂枕溝至枕前切跡的連線作為枕葉的前界,自此線的中 點到外側溝后端的連線,是頂、顳二葉的分界 ?10)?麥氏孔(Magenide)位于四腦室下端,梗塞時可導致雙側側腦室、三腦室、 中腦導水管、第四腦室均擴張 ? 11)?小腦半球借上、中、下腳分別與中腦、腦橋、延髓相連接。小腦上腳由起自 小腦齒狀核的傳出纖維組成,上行至中腦,小腦前葉又稱舊小腦,齒狀核為小腦核團中最大者,原裂之后的部位為小腦后葉 ? 12)?腦部鐵沉積始于兒童,年齡分別為:蒼白球-6個月,黑質-9~12個月,紅核 -1.5~2歲,齒狀核-3~7歲,殼核-60歲 ? 13)?腦出血CT水腫高峰發生于發病后:4~6天,腦梗死水腫高峰是:2~5天 ?14)?多發性硬化CT表現的特點是:病灶多發,大小不等,位于腦室旁,垂直于 側腦室,多無占位效應,急性期病灶可強化 ? 15)?神經元移行異常的疾病包括:無腦回畸形、巨腦回畸形、腦裂畸形、灰質異 位、半巨腦畸形等 ? 16)?單純孢疹病毒性腦炎發病突然,迅速惡化,以顳葉底面與內側(包括海馬結 構與杏仁核)、額葉眶面、扣帶回前部等邊緣系統為中心,引起廣泛性腦壞死、軟化、出血及神經膠質喪失,病變區顯著腫脹 ? 17)?按WHO分級標準,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屬于Ⅰ級? ? 1)?出生時未發育的鼻竇是:額竇 ? 2)?額竇可顯示于:瓦氏位、柯氏位、側位片 ?3)?X線檢查上頜竇炎最合適的位置是:瓦氏位 ? 4)?慢性化膿性鼻竇炎可有粘膜下皮質白線消失,鄰近骨壁增厚硬化 ?5)?鼻竇粘液囊腫多發生于篩竇和額竇,上頜竇和蝶竇少見,一般為單側 ? 6)? 鼻息肉T1WI呈中等信號,T2WI呈高信號,增強掃描不強化或呈線條狀輕度強化;若為出血性息肉則T1WI、T2WI均為高信號,增強檢查有不同程度強化 ? 7)?眼眶異物X線定位法很多,通常采用角膜接觸直接定位法、手術切口標記定 位法、多發性眶內異物定位法、生理學定位法和幾何學定位法,其中角膜接觸直接定位法最常用 ? 8)?眼眶內側壁由哪些結構組成:上頜骨額突、淚骨和篩板 ?9)?眶下壁由上頜骨眶面、顴骨眶面及顎骨眶突組成 ?10)?正常雙側眼球突出度相差3mm有病理意義 ?11)?眼眶骨折多見于內側壁和底壁 ?12)?下頜關節間隙正常值為:2mm ?13)?正常頸椎前軟組織厚度不超過1cm ?14)?腦脊液鼻漏,常見于:篩骨骨折 ? 15)?按骨折的好發部位可將上頜骨骨折分為三型,其中的Ⅲ型骨折線不能通過: 上頜竇底部 ? 16)?上半規管后腳與后半規管上腳為共腳,稱為總骨腳 ?17)?雙45°顳骨巖部周圍像,又稱為:梅氏位 ? 18)?鼻咽側位片上,正常成人鼻咽頂后壁軟組織厚度不超過1.5cm ?19)?鼻咽癌常規X線檢查體位是:鼻咽側位+顱底位 ?20)?鼻咽癌MRI?Gd-DTPA增強掃描腫瘤呈輕中度強化 ?21)?舌癌MRI的冠狀位和矢狀位掃描圖像顯示最佳,T1WI病灶呈等信號,T2WI 呈高信號,邊界不清,病灶在增強時有強化 ? 22)?顳骨骨折分為三型:縱行骨折,占70%~80%,骨折線與巖錐長軸平行;橫 行骨折占20%,骨折線與巖錐長軸垂直;混合型骨折較少見 ? 23)?顳骨骨折后出現眩暈、感音性耳聾、自發性眼震和面癱,其最可能的骨折類 型為:橫行骨折。橫行骨折線多起自后顱窩枕大孔,橫過巖錐達中顱窩,止于頸靜脈孔和棘孔等處,少數穿過內耳道和骨迷路 ? 24)?解剖上,腮腺分為淺深兩葉,其分界為:面神經,于下頜角后緣腮腺頰部, 常見頸外動脈與面靜脈形成點狀致密影,居于面神經前內側,可作為辨認面神經與劃分腮腺淺深葉的解剖標志 ? 25)?鼻咽癌淋巴結轉移很普遍,最高達86%,其中以頸深上淋巴結后組轉移為最 多 ? 26)?腮腺混合瘤的典型CT增強表現為:均勻強化 ? 27)?Warthin瘤常見于50歲以上的高齡男性,通常為多發或雙側發病,多位于腮 腺淺葉下極,腫瘤常有較薄的包膜和大小不等的囊腔。Warthin瘤較易產生蛋白含量高的囊腔,T1WI、質子像及T2WI均呈高信號,頗具特征 ? 28)?視網膜母細胞瘤為神經外胚層的惡性腫瘤,組織學上大多屬于未分化型。腫 塊邊界多清楚 ? 29)?眼眶海綿狀血管瘤多見于青壯年,女性發病多于男性,占52%~70% ? 30)?視神經膠質瘤好發于10歲以前的兒童,主要表現為視力損害早且嚴重,可 出現斜視和眼球震顫,多伴有視乳頭水腫或萎縮 ? 31)?脈絡膜黑色素瘤多起自先天性黑痣,好發于后1/3脈絡膜。本病好發于中老 年人,大多為單側發生。此瘤在視網膜色素上皮層呈扁平狀生長,伴有新生血管,可引起出血和滲出,導致視網膜剝離。腫瘤在組織學上可分為A型棘細胞瘤、B型棘細胞瘤、表皮細胞瘤和混合細胞型,其中A型預后好,B型及表皮細胞瘤預后差 ? 32)?牽牛花綜合征女性發病多于男性,視盤(視乳頭)先天性失常,多為單側發 病,眼球小于健側,為視神經遠端(視神經與眼球連接部)漏斗形異常擴張,常伴有視網膜剝離 ? 33)?頸動脈海綿竇瘺表現為:眼上靜脈增粗,海綿竇增大,眼球突出,眼外肌增 粗,眼瞼腫脹,增強掃描顯示增粗的眼上靜脈和增大的海綿竇明顯強化 ?34)?慢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單純型CT表現為:聽小骨部分吸收、破壞,鼓室粘 膜增厚,乳突竇或較大的氣房粘膜增厚,氣房間隔增粗,密度增加 ? 35)?鰓裂囊腫為鰓溝或鰓囊閉合不全,囊腫在T1WI呈均勻低信號,T2WI呈高 信號,增強掃描囊壁明顯強化,若繼發感染則囊液信號增高,囊壁增厚 ?36)?喉淀粉樣變性特征性信號改變為:T2WI等或略低信號 ? 37)?慢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與腦灰質相比,炎性肉芽組織在T1WI多數呈等信 號或稍高信號,T2WI多為高信號,增強掃描多數有強化。膽脂瘤肉芽腫在T1WI及T2WI均為高信號 ? 38)?頸動脈三角的邊界包括:肩胛舌骨肌、二腹肌后腹、胸鎖乳突肌前緣 ?39)?迷走神經瘤與頸動靜脈典型關系為:腫瘤使動靜脈分離 ?40)?頸總動脈分為頸內外動脈的水平最常見于C4 ? 41)?頸動脈粥樣硬化致血管腔狹窄,測量方法為CC法,管腔狹窄率(%)=(頸 總動脈管徑-最小殘存管徑)/頸總動脈管徑×100%。狹窄程度分級按以下標準:0~49%為輕度狹窄;50%~69%為中度狹窄;70%~99%重度狹窄;100%為完全閉塞 ? 42)?頭頸部腫瘤的N分期為:N0:無區域淋巴結轉移;Nx:區域淋巴結不能顯 示;N1:同側轉移淋巴結其直徑<3cm;N2:同側(>3cm,<6cm)或對側淋巴結轉移;N3:轉移淋巴結的最大徑>6cm ??43)?淋巴結內部信號不均質是診斷淋巴結轉移的可靠征象 |
|
來自: zskyteacher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