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村民交流一定要有耐心,耐得住性子,讓他們說出心里想說的話,不管是反映問題還是發牢騷,都要學會傾聽,這樣才能與村民融入在一起,讓他們有話和你交流。”“只要把心掏給老百姓,實實在在做事,他們就會記得你的好,就會贏得他們的信任。”——這是陳翔任第一書記最深的感受,任職那天起: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承擔組織重托,肩負百姓期待,不能有絲毫懈怠,便刻在了他的心上。今年4月,這個貼近群眾、溫暖群眾的“第一書記”陳翔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8年度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服從安排是黨員的大局情懷 2018年6月28日,根據儋州市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揮部《關于調整第二批第一書記的通知》,陳翔被任命為白馬井鎮英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自己從沒接觸過的一項工作,加上精準扶貧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能做好扶貧工作嗎?當時很猶豫。”接到《通知》后,陳翔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以往的節假日,陳翔的兄弟姐妹們會在飯后主動到他家,圍著母親,喝茶聊天。任第一書記后,基層工作忙,節假日都不能正常回家,愧疚之情油然而生。在他糾結的那段時間,內心的聲音常在耳邊回響,“以大局為重,只要把工作干好,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于是,每逢節日他便主動帶領英豐村委會干部到村中看望特困人員和孤寡老人,給他們送去節日的慰問和祝福。 經入戶調查發現,豐頭老村的低保戶黎有義的妻子鐘照姬為殘疾人,但未辦理殘疾人證,于是陳翔主動聯系海南西部醫院、市殘聯等單位,指導鐘照姬辦理《殘疾人證》。英豐村委會榮山村低保戶林儂二,身體健康,卻好吃懶做,針對這一情況,陳翔和幫扶責任人多次到他家中,動員他積極參加勞動,并根據其實際情況為他落實工作崗位。目前,林儂二已在一家礦山企業工作,每月有2500元收入。 駐村以來,陳翔把自己當成村里人、把群眾看作自家人,把村里的事當作自家事,用心貼近群眾,用情溫暖民心。“我曾在基層工作十多年,對農民懷有很深的感情。”陳翔說,“每次幫群眾解決一樁難題,群眾還以一個微笑,就是對我工作的肯定。每當這時,心里就充滿了幸福感、成就感。” 埋頭苦干是黨員的使命擔當 駐村后,陳翔入戶走訪、開座談會、實地察看,很快就了解了村情。英豐村委會由7個自然村組成,共有496戶2572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8戶227人。“沒有集體產業,內生動力不足,缺乏致富帶頭人,這是村里主要的致貧原因。具體到每戶有因病因殘致貧的,也有缺少勞力的。”情況摸清后,陳翔與駐村工作隊們一起為村民們制定精準扶貧措施。 在第一次入村時,細心觀察的陳翔發現原本已經硬化的進村道路竟然坑坑洼洼,污水橫流,“臟、亂、差”問題突出,他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該支部戰斗力、凝聚力已經出現了問題。 陳翔開始著手對村中“臟、亂、差”問題比較突出的地方進行環境衛生整治,但是英豐村委會是白馬井鎮有名的集體經濟空殼村,集體經濟困難,為籌集環境整治資金,他四處“化緣”,積極聯系愛心企業,千方百計籌集砂、石、土、磚、排污管等建材,同時發動干部群眾一齊參與,共完成了村中約300米道路的維修,新(修)建了3條排污溝,切實解決了一直以來困擾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此外,陳翔還發現黨員干部之間由于存在隔閡,隊伍凝聚力不強。于是,陳翔經常利用閑暇時間與黨員干部談心交流,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隨后他發現,大家都盼著英豐村委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只是缺乏溝通,相互之間存在誤解。在陳翔的帶動下,黨員干部之間增進了了解,消除了隔閡,隊伍凝聚力大大增強。同時,在陳翔的悉心教育下,黨員干部們的核心意識、大局意識、團結發展意識有了顯著提升。 “陳書記來的這半年里,給整個基層黨組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提起駐村第一書記陳翔,英豐村委會黨支部書記黎清科充滿了敬服之心。他說,“今年10月14日,英豐村成功召開了近兩年來參會黨員人數最多、意見最統一的一次支部大會。” 目前,英豐村委會及全體黨員已形成共識,要充分利用村里交通和地理位置優勢,盡快成立運輸勞務公司,創新營運模式,盡快摘掉英豐經濟空殼村的“帽子”。(記者李秋歡 編輯熊鐵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