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顧一模考試卷上的這道作文題 單字命題作文的難點 前幾天剛剛在課上講過:“能把“單字命題作文”審題立意搞清楚,多字命題、半命題、話題及材料作文的審題方法也就有跡可循了。”這次的一模卷可巧不巧的就遇到了! 事實上,“單字命題作文”寫偏題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那些作文分數集中在42-49分之間且寫得“還不錯”的學生,遇到單字命題作文,偏題跑題的概率會比其平時更大。 原因大體如下: 第一,字越少,你的主觀感覺會不一樣——“能套題”概率就會越少,難免會心慌意亂,注定發揮不出你的優勢,比如你積累的那些素材或范文; 第二,單字命題,題目與材料的字面意之間的通道更狹窄,選擇面看上去不多。 比如,針對《樹》這個題目,保守的“扣題方略”是從材料中提取“樹”的相關信息并確定文章的寫作方向。你可以提取到“幾處早鶯爭暖樹”“病樹前頭萬木春”“百年樹人”和“獨樹一幟”這4個短語,你對這幾個短語的認識模棱兩可,甚至多數同學只能理解字面意思,所以你選的那個很有可能并不是最能發揮你的寫作優勢的; 第三,你選了其中一個,但是你潛意識里又覺得真心不知道這短語應該怎么開展全文。 比如“幾處早鶯爭暖樹”,你只能想到樹木能傳遞春天的氣息,是生機勃勃的象征,那么你可能會寫自己在植樹節曾經種下一些樹,在來年看到它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寫它和春天交相輝映的畫面,這個內容和題目《樹》是吻合的,但也許,你并不擅長景物描寫,只能“硬著頭皮將就”寫完全篇了。 比如,“病樹前頭萬木春”,你理解了字面意思:病樹前頭,萬木逢春,說明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生命是不斷地延續和更迭的,但你可能突然想不到與之相關的“拿手”事例,你被材料牽著走,更重要的是,不知道怎么跟《樹》構建關聯…… 單字命題作文審題策略 如果我以上所說三點是你寫這篇作文的困惑,你審題的思路是常規的由材料到題目的正向推演,這會限制你的選材面,我們今天從另一個角度才審題、立意、確定題材:由題到材料反向推演,拓寬題目與材料間的通道! 什么叫反向推演? 思考一下,原來你是怎樣確立這篇文章的寫作內容和中心的?是從材料中提取一個跟“樹”有關的短語,然后這個短語會迫使你為之想出一個中心,并想出一個與之匹配的寫作素材,當然,你還要想著讓內容和標題呼應,這就難了,相當于是從一段話到一個句子到一個短語再到一個字,把本就不多的材料壓縮到一個字的標題上! 反向推演就是從題目這個字入手,從一個字到一個詞,從一個詞到一個短語,從一個短語到一個句子再到一段話。 一張表格告訴你怎樣反向推演 這個表格的內容清楚地展示了由“備選素材庫”到題到再到材料的反向推演過程,這個過程告訴我們題目引導材料的意義在哪里。 并不在限定你的寫作內容,只是在提示你兩點不可忽略的寫作方向: 第一,樹可以是名詞:某種木本植物的通稱;也可以是動詞,比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樹就是栽種和培植、培養的意思,“獨樹一幟”的樹是樹立的意思。 第二,樹可以是有形的樹,但也要思考無形的樹,有形的樹可以指各種品類的樹,也可以指樹的各個部分,那么無形的樹你就可以思考人物的形象和精神品質,或故鄉或信仰等等。 材料只是提示你方向,而對素材選取的主動權則應該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這是一個由“自己準備的素材”到題再回歸素材的反向推演過程! 但,你一定會有另一個疑問,這些素材總不能直接抄到我的作文里吧?如何運用這些篇目成就自己的作文呢?如何從這些文章中找到一個可切入的角度尋找到自己生活的原型人物完成作文呢? 我會在本周的直播課講座中和大家細細講來,在直播過程中,十三老師不光會告訴大家如何對表格中的內容進行拓展,寫出自己的考場佳作,也會展示學員考場作文并現場教你如何修改,告訴你具體寫作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并想辦法規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