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全名為'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心腦血管疾病,可誘發心源性猝死,對人身威脅極大。 近幾十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各種各樣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而心梗就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 心梗'偏愛'6大人群: 第1類:過度勞動的人 過重或過度的體力勞動,沒有得到適當的休息,就會加重心臟的負荷,使得心肌對氧氣的需求增強,如果同時冠狀動脈出現了粥狀化、硬化、狹窄等問題,就很可能導致心肌供血不足,從而誘發心肌梗塞。 第2類:大魚大肉的人 長期大魚大肉,無肉不歡,這類人群也是心梗的高發人群。因為肉食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膽固醇,長期食用就可能導致血脂增高,'壞'膽固醇增多,從而加速動脈的粥狀硬化,動脈的粥狀硬化會影響血液和氧份的輸送,從而誘發心梗。 第3類:情緒易激動的中老年人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血管的雜質越來越多,血管也會有不同程度上的收縮,因此,到了中老年時期要格外注重血管的養護。 情緒容易激動的中老年人,會因為情緒的激動導致血壓劇增,從而使得心臟負荷加重,心肌對血氧的需求激增,這時候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就容易誘發心梗。 第4類:長期熬夜的人 熬夜不僅會加速血管的老化,使血管失去彈性,從而使得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加速血栓的形成;還會使人更容易感到疲憊,從而使心肌對血氧的需求更高。 這雙重危害都可以誘發心梗的發生。 第5類:嗜煙如命的人 煙草中的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從而使得血壓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這樣會加速動脈的粥狀硬化,從而為心梗發作提供條件。 每年全世界約有300萬人因吸煙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病逝! 第6類:'三高'人群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人群都是心梗的高發人群,患有'三高'的人血液粘稠度會增加,對血管的損害也會更加嚴重,當血流速度不斷緩慢,動脈不斷硬化時,心梗的發生可能性就會變得極高。 以上6類人,身體若出現5個表現,趕緊去檢查,別被心梗'鉆空子'! 1、莫名地感到胸部憋悶、心悸、氣急、煩躁等前驅癥狀,多發于臨睡前; 2、不斷的發生胸部疼痛,這是心絞痛的表現,多發于清晨; 3、胸部疼痛時,可能伴有惡心、嘔吐和上腹脹痛的癥狀; 4、莫名的感到全身乏力,四肢發麻; 5、近期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發紺(皮膚發紫)等表現。 做好4件事,把血管養好,預防心梗 第一件:注意飲食的原則 心梗屬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種,也算是一種'富貴病'。所謂的富貴病無非就是攝入的營養過剩,從而使得血管被吸收或殘留了一些脂肪和糖分,進而導致血液粘稠誘發動脈粥狀硬化。 飲食原則:少油、少糖、少鹽;多吃蔬菜,少吃肉食;主食粗細搭配。 第二件:補充黃酮類化合物 被稱為天然的'立可定'。 研究顯示,經常補充黃酮類化合物的人們,血壓受到了很好的控制。它可以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毛細血管脆性,降低血脂和膽固醇在血管中的沉淀,改善血管環境,預防心梗以及動脈硬化的慢性發作。 黃酮類化合物攝入越多,心梗風險越低。 生活中,毛尖、普洱、元芙菊中含黃酮類化合物比較多,其中元芙菊含量最多,最高可達毛尖和普洱總和的6-8倍以上。 而對于補充黃酮的人,每天在溫開水泡3-5朵元芙菊即可滿足身體當日的需求。 第三件:注意勞逸結合 在心梗病發人群中,很多都是高壓力人群,如企業高管、銷售人群、個體戶等,因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他們長期缺乏休息和睡眠,從而更容易誘發了心肌梗死。 要注意工作和休息時間的分配,早睡早起,別熬夜。 第四件:生活'慢'一點 1、起床要慢:清晨醒來時,血液循環速度較慢,這時候突然起床,容易導致心肌缺血,起床應該慢一點,最好在起床前伸伸懶腰,活動活動四肢; 2、排便要慢:據臨床發現,很多心梗患者都長期患有便秘,在排便時因為屏息用力而導致心肌梗塞,因此排便要慢一點; 3、性子要慢一點:性子慢的人往往心態更好,不容易情緒激動,心梗自然就不容易'找上門'! |
|
來自: 昵稱37375912 > 《軟化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