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級分明,任務也各不相同。但是到現在,戰列艦已經徹底退休,巡洋艦也快退休了,驅逐艦、護衛艦是主力軍艦,三者功能已經極度重疊模糊,不那么明確了。現代軍艦更應該成為多功能軍艦,驅逐艦和護衛艦已經變成一個代號而已了! 1、戰列艦是大艦巨炮時代最引人矚目的家伙,二戰前各國海軍的絕對主力,主要是用來奪取制海權的。想想一人多高,半米粗,一噸多重的炮彈往你所處的位置砸過來,那個感覺讓人毛骨悚然。 它的特點是:噸位大、裝甲厚、火炮口徑大、射程遠,但跑得慢,等到二戰戰列艦跑得快了,結果航母將他終結了。戰列艦一般有四五萬噸,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逆天的達到了七萬多噸。 戰列艦是一種防護為主的戰艦,裝甲最薄達150mm,最厚的指揮室更是達到500mm左右,防御力強悍。除了防御攻擊力也是很驚人的,最大的“大和”艦炮口徑達460毫米,炮彈有1噸半重,一次齊射可以輸出十幾噸炮彈,打擊力驚人。然并卵,在200多架的“蜂群”面前都是送功勛的。 戰列艦是遠洋艦只,航程大,續航有1~1.5萬海里,可以有力的執行對海對地攻擊任務。 戰列巡洋艦還有1個分支,叫戰列巡洋艦,犧牲裝甲跑得快,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彌補戰列艦速度不足,而發展起來的一款快速支援艦,畢竟如果有戰時要等到戰列艦慢吞吞的開過去,基本黃花菜都涼涼了。比如悲催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2、巡洋艦最初是一種偵查艦,主要速度快偵查用的,他在大洋中巡邏發現敵方艦隊后,召喚自己的主力艦隊,因此得名巡洋艦。后來慢慢發展成為一種火炮250mm以下,火力適中,噸位在7000~15000·噸的主力艦種,利用他跑得快航程遠的特點進行快速支援,編隊中最為戰列艦火力間隙的補充等。 巡洋艦發展后來也分重巡洋艦和輕巡洋艦,重巡以火力投送為主,主炮口徑通常大于6英寸(152毫米),輕巡主要是防空與反潛。 3、驅逐艦原來只是幾百噸小家伙,專用來驅逐“搗蛋”的魚雷艇的。 魚雷誕生后,以小博大的魚雷艇誕生了,他們個頭小,速度快有靈活,他們利用個頭小不容易被發現的優勢,往往偷偷摸摸的就接近戰列艦、巡洋艦附近然后發射魚雷,威脅很大。
慢慢的驅逐艦越做越大,到今天已經是海軍的絕對主力,保衛的對象從戰列艦換成了航母。目前最大的驅逐艦DDG1000達到了15000噸,萬噸大驅以成為各國追求的夢想。他是現代海軍不可或缺的多面手,防空、反潛、反艦、打擊陸地縱深目標等等無所不能。 4、二戰前護衛艦與前面集中主力戰艦的最大區別就是基本不會被編入主力艦隊,承擔二線軍事任務,誕生之初就主要是用于為沒有反抗能力的運輸船護航的。二戰時,德國潛艇橫行海上,對盟軍運輸線造成巨大威脅。為了保護商船,盟國建造了2000多艘護衛艦,甚至美國還建造了護航航母,打的德國“狼群”不敢抬頭。 同驅逐艦一樣,隨著科技發展,護衛艦也越造越大,從早期的1000噸,到現在最大護衛艦已經達到6000噸(日本的航母護衛艦不算),航速也達到了30節,反艦、防空、反潛、以及陸地縱深打擊都在行,在很多國家護衛艦已經是絕對主力戰艦了。 到現在,除了走入博物館的戰列艦和日漸衰退的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功能越來越全面,界限也越來越模糊,驅逐艦上萬噸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比巡洋艦還要大。現代主力戰艦用以前的分類方法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都是多功能的,主要還是以各國海軍對用艦艇功能的定義區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