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彌一郎晚年近照 林彌一郎,1911年9月2日出生于日本大阪府,1932年入伍成為一名航空二等兵。經過三年多的刻苦訓練,林彌一郎憑借出色的技術成為一名戰斗機飛行員和飛行教官。1938年5月,林彌一郎以少尉候補生的身份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受訓,在校期間一直保持優異的成績。年底順利結束學業之后,林彌一郎正式獲得陸軍少尉飛行員的身份,并被分派到飛行第54戰隊擔任戰斗機飛行員。 ▲二戰日本零式戰斗機舊照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后,54戰隊奉命前往中國戰場。需要指出的是,林彌一郎的飛行技術十分高超,曾經在桂林上空與“飛虎隊”官兵展開過激戰,當時他的飛機被打了34個窟窿,最終依然順利逃脫,回到了日軍占領的廣州白云機場。林彌一郎在54戰隊期間,先是從少尉晉升為大尉,并擔任第3中隊的中隊長,后來又晉升為少佐。要知道,當時的日本陸軍非常強調出身和論資排輩,林彌一郎只是普通士兵出身卻能夠坐到校級軍官的位置,這足以說明他的能力和戰績。 ▲二戰日本零式戰斗機交戰場景復原 1944年,林彌一郎接受派遣前往中國東北,擔任駐沈陽第101教育飛行團第四練成飛行隊隊長,負責新戰斗機飛行員的戰斗訓練和中國東北地區的防空任務。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后,林彌一郎不愿意淪為俘虜,于是在9月9日放棄奉集堡機場和停放在機場內的40余架戰機,帶領300多人向南邊逃走,打算經由朝鮮返回日本。八路軍第16軍分區21旅政委劉光濤率領部隊在鳳凰城追擊敵人,正好遇到林彌一郎一行并將其抓獲。在八路軍優待俘虜政策的感召下,林彌一郎和他的部下心悅誠服地返回奉集堡機場。 ▲東北老航校紀念館 1945年10月中旬,林彌一郎和航空隊的主要人員被送往沈陽。東北局書記及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伍修權見到林彌一郎后,指出日本侵略中國的責任應該由日本帝國主義承擔,不能責怪普通的日本軍人,畢竟中日兩國人民都深受戰爭的苦難。隨后,二人提出希望由他幫助八路軍建立一支專業的空軍部隊。林彌一郎起初覺得很不可思議,隨后又感慨于八路軍居然如此重視自己。回到房間休息后,林彌一郎反復考慮,最終同意了這一請求,但同時提出兩個條件:自己要有指揮權,飛行員對自己要絕對服從;自己要得到足夠的尊重,不能被當做俘虜對待。 ▲航校第一任校長魏堅和林彌一郎(右) 在上級批準這兩個條件后,林彌一郎居然又提出一個更大膽的條件,那就是要求配一把勃朗寧手槍。此事傳出后,許多將士都感到難以置信,然而伍修權參謀長卻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還直接將自己的隨身配槍送給了林彌一郎,以此表達八路軍方面的誠意。林彌一郎本來就是想以此考驗對方的誠意,這下再也沒了顧慮,帶領部下收集并修復日式飛機共計46架,并出任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即東北老航校)主任教官,在理論、實踐、訓練和教學等諸多方面做出了奠基工作,為新中國培養了第一代飛行員(被日方軍事專家稱為“解放軍空軍之父”)。 ▲林彌一郎(右三)晚年訪華舊照 正是由于林彌一郎為人民空軍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其返回日本之后,受到了來自各階層的普遍排斥和非議。然而林彌一郎卻表示自己從不后悔,而且晚年致力于維護中日友好工作,經常組織使團來中國訪問,與昔日的師生好友見面。1999年8月14日,林彌一郎因病離世,次年忌日“航七會”會員舉行了隆重的追思會,稱贊他是中國人民永遠尊敬的空軍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