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荊防辛芷散 (1)處方荊芥、防風、細辛、白芷各等份。 (2)方法以上方藥共研細末,陳醋調敷患處。每日2次,3天為1個療程。 12.中西六合粉 (1)處方滑石粉、黃連粉各4g,氯霉素1.5g,強的松片30mg,異丙嗪片0.15g,苯海拉明片0.15g。 (2)方法將上藥共研細末,為1劑量。急性濕疹(濕性):先用冷鹽開水洗去黃痂滲液,后用六合粉外擦,每日1-2次。慢性濕疹(干性):亦先洗患處,再用適量醫用凡士林或雪花膏與其1劑藥粉調勻后涂抹患處,每日1-2次。 13.大青殺蟲粉 (1)處方大青葉、蛇床子、苦參、滑石粉、絲瓜葉、熟石膏各2份,枯礬、硫黃各1份。 (2)方法將上藥共研細末。急性濕疹有水皰滲液者以干粉直接敷貼;慢性濕疹無滲出液者用凡士林調敷患處。每日2次。敷貼前用苦楝皮、蒼耳子、車前草各30g,地膚子15g,薄荷9g煎湯外洗患處。 14.黃柏爐甘粉 (1)處方黃柏粉、爐甘石粉各250g,冰片50g,朱砂、雄黃各25g,五倍子、枯礬各100g,淀粉150g,滑石粉550g。 (2)方法以上方藥共研細粉,裝瓶密閉備用。滲出期用10%醋酸調成糊狀或直接外敷于患處,每日2次。萎縮期苔蘚樣變后或慢性濕疹可用香油調敷。 15.丹枯參爐粉 (1)處方升丹3g,苦參、爐甘石粉各15g,枯礬6g,冰片1.5g。 (2)方法以上方藥共研細末。急性或亞急性濕疹,每日先用干或鮮野菊花、車前草適量煎水洗凈患處,后敷本散(必要時涂2-3次),待瘡面干燥時,再以麻油調敷。慢性濕疹則油調直接外敷,一般連用10天。 16.薄荷乳冰膏 (1)處方薄荷100g,乳香、冰片各50g,黃柏、黃連、紫花地丁、爐甘石、生地榆、白鮮皮、地膚子各250g。 (2)方法以上方藥共碾細末和勻。將麻油加熱至八成熟,倒入藥末,邊攪邊加熱,至成糊狀。將藥膏均勻涂在皮損部位,覆蓋無菌敷料后包扎固定,每日1次。 17.苦參牡暢膏 (1)處方苦參、煅牡蠣各20g,生黃連、爐甘石各15g,蛇床子、冰片各10g。 (2)方法以上方藥共研細末,用生菜油調成膏狀。敷藥前先用四黃煎劑(黃連、黃柏、黃芩、生大黃各20g)清洗病灶部位。用消毒棉球擦干后,將上藥敷于患處,每日換藥1次。 18.三仙丹藥膏 (1)處方狼毒200g,枳殼750g,硫黃300g,冰片100g,白礬、生川烏、防風各240g,煙葉90g,花椒30g,南星120g,羌活60g,五倍子、椿根白皮各500g。 (2)方法以上方藥除冰片外,加水25000g,煮沸后小火煎3小時,濾液與醋15000g合煎,剩1/3時,再入冰片與三仙丹靈藥(火硝、枯礬、水銀各30g),直至煎成稀糊狀為度。將藥膏涂于患處,每次換藥前先用苦參、黃柏、花椒、白礬、蘇木、紅花適量煎水洗滌創面。 19.紫草地香油 (1)處方紫草、地骨皮、丁香各10g,當歸5g。 (2)方法以上方藥用香油250g浸泡24小時,置陶瓷缸中文火焙焦去渣,冷卻后涂擦患處,每日2~3次,10天為1個療程。 20.川楝合劑酊 (1)處方鮮川楝皮100g,重樓、龍骨、爐甘石各30g,土茯苓、苦參、地膚子、虎杖各25g,黃連、黃柏、黃芩、生大黃、白鮮皮、花椒、地榆各20g,赤小豆、百藥煎、劉寄奴、粉丹皮各15g,車前子、冰片各10g。 (2)方法以上方藥共加75%乙醇適量浸泡密封10天,濾汁外擦患處。 END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