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10-11 作者:耿艷紅
在不久前陜西師范大學與作家出版社舉辦的“教改從做減法入手”座談會上,陜師大校友、深圳大學城麗湖實驗學校校長房超平,分享了他的心得。針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厭學、叛逆、早戀、網癮”等問題,他以“鮮活案例+點評”的形式,給出了思路和辦法。
孩子掩飾錯誤 意味著他已經知道自己錯了
孩子闖禍時,不是編瞎話,就是找借口,不論什么錯誤,都有理由。孩子“扯謊”掩飾錯誤的積極意義——表明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這個時候,家長或老師就不用再教育孩子了。孩子是這么思考問題的:我錯了,老師或家長已經批評教育我了,咱倆就扯平了;反之,如果孩子錯了,老師或家長不批評孩子,反倒難受的可能是孩子。面對孩子常犯的小錯誤,與其想辦法把握批評的手法和尺度,不如想辦法讓孩子懺悔自己的行為,進而自我改正。
■案例:小秦是個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學生,上初中后,小秦的毛病不但沒有改善反而進一步放大,經常遲到。然而他的初中班主任凌老師對待他的遲到卻不像小學時的班主任那樣——每次遲到都會狠狠批評一頓,而是每次小秦遲到時,凌老師都會找到合理的理由寬容他。開學第一周,一連五天遲到,凌老師每次都能給出不同的理由……直到開學第四周,小秦第17次遲到,小秦對凌老師說:“從今天開始你不用再找理由了,我不會再遲到了,因為你每次找理由替我解圍,都讓我痛苦萬分。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能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此后,小秦說到做到,還改掉了其他的小毛病。
凌老師總結說:“孩子遲到N次,我給他找N+1次理由,就是要通過對孩子的反復寬容,讓他體會到自己的良苦用心,慢慢認識自己的錯誤并自我糾正。”
早戀不等于性教育沒做好 與其限制禁止不如正確引導
我們需要從學生為什么喜歡異性的角度來看待中學生談戀愛的問題。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戀愛很神秘,老師、家長、學校都限制,而學生的身心發育卻有對異性好感的需求,特別是這個年齡段的特點,越限制越好奇,越禁止越要探索。而我們在愛情教育上是有缺失的,學校和家庭都沒有進行相關的教育。
■案例:女孩小娟上六年級后喜歡上一個比他成績好的帥氣男孩,男孩也喜歡她。就在六年級將要結束時,小娟向男孩提議放假倆人一起去某地旅游。小娟與媽媽的關系一直很好,所以她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對于女兒和男孩的交往,小娟的媽媽也是知道的,且一直在引導。在這個問題上,媽媽明確表示反對,理由是兩個人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小娟的爸爸也找她談心,從一個男性的角度談了自己的看法,表示受荷爾蒙的影響,若單獨相處,男孩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父母阻攔這件事,是出于對兩人負責的態度。通過與父母的對話與交流,女孩自動打消了這一念頭,使問題得到圓滿的解決。
旅美哈佛才女秦九歌寫道:國外老師認為,戀愛這個事情在中學特別是高中階段,是沒有辦法停止的。在國內,家長和老師應改變思維,應該承認學生戀愛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因為戀愛也是學生了解自己的一種方式。這個案例中的父母對這件事處理得非常漂亮,這樣做既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讓孩子主動終止了要和男同學旅游的想法。
“關于這個話題,我們還有一些誤區。老師或家長往往會認為,‘早戀’可能會導致性行為的發生,因而把‘早戀’現象的原因簡單地歸納為性教育沒有做好。其實,性教育和愛情教育有一定的關聯,但并不是必然的因果關系。性教育是嚴格的科學教育,包括性器官、性行為、性衛生等。而愛情教育則應該圍繞這些問題展開:怎樣正確認識異性情感,什么是真正的愛情,自己究竟喜歡什么類型的異性,怎樣和異性交流,和什么樣的異性交流才能達到心靈的溝通等。”房超平認為,面對學校性教育的缺失,家長應積極介入和引導,或為孩子提供相關的視頻資料,與孩子一起觀看,與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或提供有關的讀物,與孩子一起閱讀,并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讓孩子認識自己身體和異性身體的不同。
秦九歌介紹說,國外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持續開展性教育,一直持續到八年級,不是由生物老師來講,而是有專門的性教育老師。老師會從愛情啟蒙講起,再到戀愛的整個過程,期間還會講關于選擇和安全。上完整個課程的時候,同學們會覺得沒意思了,沒什么好奇心了。每次上課時,教室門口會有一個黑色的盒子,大家出去之前,每個人可以放一張小紙條,寫上自己想問的任何問題。第二天上課的時候,老師會解答這些問題。
教育問題的主因是師生、親子間缺少必要的尊重
陜西師范大學副校長黨懷興教授認為,有三個重要的觀念能引起家長與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其一,好教育應該是尊重的教育。教師、家長和學生之間缺少必要的尊重,這是當前許多教育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因為缺少尊重,師生對立、親子對立,有的矛盾還發展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如針對許多家長與教師束手無策的“網癮”問題,要做到:第一,無條件尊重孩子。許多家長并不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談不上尊重孩子。第二,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利用契約的辦法。“限制上網,只會越限制,問題越嚴重。不如和孩子協商確定節制上網的辦法。契約一旦制定,家長與孩子都要堅守。第三,小問題抓緊教育,大問題適當理解。在問題產生的初期,就抓緊解決,將問題消滅在萌芽中。遇到大的問題,家長與孩子要一起分析問題,幫助孩子尋找出現問題的原因。
其二,好教育應該是個性化教育。文中指出了當前老師們的錯誤做法,“老師們往往對孩子們提統一的要求:誰不按要求做,誰就是跟老師過不去。這樣的做法違背了一個基本常識: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沒有適用于所有孩子的相同方法。”
其三,好教育應該是愛的教育。愛是教育的核心與靈魂,不愛孩子的老師不是好老師。黨懷興總結說:“房超平校長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好教育:好教育=開明的家長+智慧的老師+有效的方法。”(節選自華商報
記者 耿艷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