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類似的體驗: 臨下班時領導跟你說明天有事要找你,回家后你總是在想這件事,猜測領導要跟你說什么,什么都沒心思干,甚至會因此而失眠; 明明在休息看視頻,不知怎么想到之前自己在某個場合的言語行為,現在來看覺得當時做的不夠好,然后覺得懊惱和后悔; 上班途中突然想“我剛才門窗鎖好了嗎?”,不確定又無法回去查看,結果一整天都在想,工作效率嚴重下降; 跟室友鬧矛盾了,你不知道該怎么反駁,默默忍下了,但是后面好幾天總覺得有股氣憋在心里,責怪自己當時做的不夠好……
其實這些讓你困擾的起因都是非常小的事情,有的甚至不值得你去想,可你就是為了這些不值得的小事、破事而影響耽誤了自己的正常工作和休息。 那為什么會我們總是因這些小事而心神不寧呢? 挪威心理學家斯德諾克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提出了“心理衍射論”: 斯德諾克曾在軍隊服役,在一次軍事演習的時候,他因為匆忙導致左腳的鞋帶沒有系緊,但是已經開始演習了,他沒時間再去重新系。 結果在后面的演習中他一直在想那根鞋帶是否已經松開,會不會絆倒自己。 因為想著這件事無法集中注意力,最后導致他大腿中彈,而直到他中彈那根鞋帶都始終好好的系著。
衍射心理的主要表現就是: 大腦因為小事的糾纏致使精神無法集中或注意力發生轉移。 前面舉的例子都是這樣。 
你理智上知道自己沒必要為此胡思亂想,但就是控制不住,有的還會因此產生焦慮癥和強迫癥。 因為引起衍射心理的事都很小,所以很多人會忽略這個問題,但你情緒或心理上的波動比如焦慮猜疑等等卻不會消失。 這樣的事情如果反復出現,可以會導致人陷入扭曲的心理漩渦,引發心理斷層。 那該如何消除衍射心理對我們的影響呢? 檸檬今天給大家分享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力。 當你被衍射心理控制的時候,你是一邊漫無目的地做其他事,一邊大腦里想著那件讓你糾結的事情,這時你的情緒是煩躁的,注意力是分散的。 當你察覺到這一點之后,你可以先做個深呼吸。 然后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點上,比如你的書桌,好好觀察它,看看它上面放了哪些書,這些書都是什么買的,桌面上是什么花紋,有沒有其他的磕碰痕跡等等。 這樣堅持幾分鐘之后,你會發現自己的理智回來了。

第二個方法是轉移注意力。 給自己重新建立一個可以讓你產生愉悅感的關注點,讓它占據你的大腦,把原來占據你心神的煩心事趕走。 這個新的注意點最好是你平常比較習慣的、能讓你放松的事情。 比如,聽音樂,看書,做瑜伽等等。 等你的注意力轉移了,自然你就會忘記原本糾纏你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