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書法的特點和修習它的必要性 其一、體氣風神高古而蘊藉。 魏碑書法是從隸書向隋唐楷書過渡的書體,或者是刻意雜糅篆、隸、楷的書體。在體格上它將隸書和楷書完美融合在一起了,在用筆上還常常用篆意,所以自然高古而蘊藉,這一種高級的審美特點。 其二、格法豐富而變化。 若與人生的不同階段相比,魏碑書法如人的少年青年時期,既有青春的活力,也有成熟和穩(wěn)重;既形成完善的格法,但還未趨于定型。因此,魏碑書法的筆法和結(jié)字都有一種自然天成又變化萬方不可端倪之感,有很高的“藝術性”。先學唐楷“確定性”和“完備性”的法度,是為看得明白,說得清楚、了解得全面。再學魏碑的流動和變動形態(tài)的法度,是為了圓通自由。有人學習唐楷一碑一帖,而終生守其面目,愈寫愈僵,愈學愈板,用筆過于程式,結(jié)字滯實,這不能看成是嚴謹和功力過人,而是沒有通解楷法。若還以此自恃,甚至借此強立門派,那就更遺憾了。而用魏碑書法的他山之石,攻一下,可以療治此病。 其三、骨強而氣壯。 帖學至明末,已成末流,筆力靡弱、中段軟怯、結(jié)字程式化等問題已突出,非碑學不能挽此既頹之勢。于是阮元著《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登高一呼,包世臣、康有為繼之,推波助瀾。碑派格法雖應是“外碑而內(nèi)帖”,但是因為吸收和轉(zhuǎn)化了碑刻本身的一些審美特性,碑學書法普遍有一種骨力強勁,氣象莊嚴雄壯的特點。晚清至民國書法氣象一新,賴乎此也;我國當時卑弱無力的國民精神也之一振。當下書風,行草覆蓋、二王風行,雖二王崇高,帖學無過,然帖學頹風至此,不得不靠碑學重振和給養(yǎng)。 其四,魏碑書法是修習大字榜書的重要資源。 當今書法創(chuàng)作,由于展覽環(huán)境和審美趨尚的變化,大字轉(zhuǎn)多。大字非小字擴展而成。筆法和結(jié)字都要做適度轉(zhuǎn)化和調(diào)整,還要靠前賢的大字書法蒙養(yǎng)一種風神和氣骨,而魏碑書法正是這方面很好的資源。大字過關了,才能將小字當大字寫,小字便不只是精致細謹了,會多一種寬宏大度和森嚴重茂密的氣韻。 修習魏碑還有諸多的好處,只有自己實踐了,才有更為豐富的體驗。 新書法 守宗傳承 | 汲古出新 關注免費領書法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