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貴鄉公,名曹髦(máo)字彥士。文帝孫,曹霜子。曹髦,東海王曹霜子,封為高貴鄉公。司馬師于公元254年9月廢曹芳后,于同年10月己丑日立他為帝,改年號為正元。登上王位。可沒過多久,風水輪流轉——司馬氏家族又搶奪朝廷政權,曹髦也就成為了新的傀儡皇帝。 但這個傀儡皇帝,他不甘心就這樣恥辱地活著。他心系百姓,勤儉施政,在有限的空間里以“仁”治天下。登基后,曹髦下令減少后宮開支,禁止奢華。同時,他還多次下詔哀悼、撫恤傷亡的將士,“慰恤其門戶”,免除其一年的賦稅差役。而對于那些叛逃將士的家屬,按法本應“連坐”,但曹髦卻下令“皆特赦之”。 曹髦還有著很高的文學才情。他曾經在太極殿東堂與群臣“并講述禮典,遂言帝王優劣之差”,講的頭頭是道,使得“髃臣(肱骨之臣)咸悅服”。 后來,曹髦更是“幸太學,問諸儒”,與淳于俊等諸“博士”研討《易經》、《尚書》和《禮記》的利弊。因其闡述的觀點新穎,使得“諸儒”們佩服有加。 而他繪制的《祖二疏圖》、《盜跖圖》、《黃河流勢》等眾多畫作,則被唐代張彥遠所著的我國第一部繪畫通史《歷代名畫記》評為:“曹髦之跡,獨高魏代”。 為了君王的尊嚴,更奮起反抗,力圖擺脫權臣司馬昭的控制。司馬師督師征討淮南。戰后不久,司馬師病死。曹髦大喜,他意識到這是奪權的好機會,于是一面下詔命司馬昭留守許昌,讓尚書傅嘏'率六軍還京師',一面著手籌劃宮廷政變。不料,司馬昭識破了曹髦的計策,他率領軍隊回到了洛陽。曹髦的計劃落了空。為避免引起更嚴重的禍亂,他只好接受既定事實,封司馬昭為大將軍。從此,司馬昭獨掌大權。一次寶貴的翻身機會,就這樣與曹髦失之交臂。 司馬昭專權,權焰逼人,比其兄還要跋扈,平時穿著皇帝的龍袍,一心想取曹髦而代之。 公元260年,曹髦實在忍耐不住,不甘心做忍氣吞聲的傀儡。于是召王沈、王經、王業三人商議,欲出宮討伐司馬昭。王經力勸,曹髦不聽。王沈、王業二人將此事密報給司馬昭,于是司馬昭有所準備。曹髦自率數百仆人,鼓噪而出,司馬昭的弟弟司馬伷跑來勸阻,被曹髦手下呵退。中護軍賈充又率眾出來阻擋,曹髦拔劍親自迎戰,于是眾人退卻,但太子舍人成濟在賈充的授意下持戈上前,將曹髦刺死。 曹髦與古代其他帝王不同,他少年繼位,既能治理朝政,又可與博士議書,能夠在受人控制時摯劍而起。所以這樣的帝王值得讓后人銘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