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山位于邳州市戴莊鎮李圩村,離臺兒莊不到半小時車程,是臺兒莊的天然屏障,這里是徐州會戰第二階段的主戰場,從網上了解到今年新建了一個抗日紀念館,于是有了去看一看的想法。
12月5日午后從臺兒莊里出發去尋找當年戰場遺跡。路況不好,甚是顛簸,知道有這一紀念館的人極少,知道有這次阻擊戰的人就更少了。在一路尋問之下,天黑之前終于找到了這個還未開放的簡單紀念館——“禹王山抗日阻擊戰紀念館”。
禹王山阻擊戰是徐州會戰第二階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38年4月22日至5月18日,國民革命軍第60軍即滇軍主要部隊在此阻擊從臺兒莊南下的日軍主力師團27天,戰況極其慘烈,日軍猛攻,滇軍死守,最后第60軍付出巨大代價后完成阻擊任務。經此一戰,60軍遂成抗日鐵軍。
史料記載:1938年4月21日,奉命阻擊南下日軍掩護徐州六十萬國軍撤退的60軍來到臺兒莊運河東,與日軍展開激戰。殘酷的戰斗從4月22日上午開始,前幾天最為慘烈,至4月27日起,形成了以禹王山為中心,西有臺兒莊、東有黃石山兩個據點為依托,中間有10幾個村組成兩道防線的陣地阻擊帶。
整個禹王山一線阻擊戰,滇軍做出了巨大犧牲,陣亡將士陣亡13869人、受傷5000多人,平均每天陣亡1000多人,其中有少將旅長陳鐘書,團長嚴家訓、董文英、莫肇衡、龍階、陳潔如,副團長黃云龍。共殲滅日軍12000多人。第一次出戰就折損一位旅長五位團長,可見戰況之慘烈滇軍決死抗戰信念之堅決。
此戰后,60軍從12個步兵團打成了5個步兵團,損失了整整7個團,滇軍排長以上軍官傷亡高達500人。對于一場戰役來說,高級軍官都傷亡成這樣,說明戰斗真的激烈到了極點。
據后來測算,禹王山主峰也由戰前126米被炮火削減到124米。由于戰時撤退倉促,阻擊戰陣亡的60軍1萬多名將士沒有得到很好的安葬,許多士兵遺體散放在戰壕和村落里,戰后當地百姓收集后草草掩理。這些為國捐驅的將士遺尸萬里之遙,不知何時能魂歸故里。
第60軍是一支傳奇部隊,他們從中國最南端的云南一直打到最北端的東北,經歷過無數戰斗,單單抗戰中的戰役,他們就經歷過了大約20次,也是一支著名的功勛部隊。
滇軍第60軍隨后又參加了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南昌會戰等戰役。45年抗戰勝利后代表盟國到越南接受日軍投降,是抗戰后唯一到國外接受投降的部隊。后被調東北戰場,48年底在長春起義,被改編為四野50軍。
1950年10月25日,第50軍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序列第一批開赴朝鮮,參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戰役。在第三次戰役中,全殲英軍皇家重型坦克營,和39軍一起最先到達并解放漢城,也是沖的最遠的部隊之一。
在第四次戰役中,在漢江兩岸頑強抗敵50晝夜,為志愿軍總部準備實施戰役反擊爭取了時間。自己也犧牲巨大,傷亡1萬多人,不得不于1951年3月15日回國整補。同年7月,第二次赴朝參戰,直至朝鮮停戰后返回祖國。
(歷史照片來自互聯網,但第60軍照片留存甚少,需待后人尋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