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磚文書法研究 [節選](四) 文/劉明科 書寫磚文有幾種不同的方式。一種是在磚面上直接書寫,不涂底色,不打格,有朱書、白粉書、墨書等。洛陽西漢的空心磚屬于這種類型。在東漢曹操宗族墓磚中也可以找到例證。另一種是先在磚面上涂一層底色,如白灰,然后再用朱砂或墨書寫。也有是涂黑底色再粉書的。還有一種是在白底子上打字格,再書寫,如高昌磚墓表等等。由于書寫性磚文相對于模印與刻畫磚文而言數量較少,這里只是簡要地進行闡述。 按磚文的文字內容劃分 記名磚。主要是制磚的地名、人名、物名、官署名、官職名等。最初一般只有幾個字,承繼戰國、秦代制陶工藝習慣,多是戳記鈐印在磚面,比如右司空生產的磚上印有“右空”或“空”的印記。常見的有《右司空磚》、《大水沈》磚、《未》磚、《珍》磚、《宮屯》磚等等。后來隨著民間制磚業的發展,這種存在于磚上的記名逐漸被墓主人的姓名所取代。這種戳記只能算作一種勞動工具,和漢代流行的印璽作用并不一樣。但是由于其留下的印痕和封泥相似,所以也被看作璽印的一個分支。 紀年磚。主要是記載墓磚制造的時間或墓主人死亡、埋葬的時間等等。出現的位置主要在磚的端面和側面。在磚室墓葬中廣泛存在。最簡單的只有年號,比如《永平》磚。另一種是在年號之后注明年份,比如《五鳳二年》磚(圖4)。還有更為詳細的記有月份、日期或干支計時等,比如《永興三年閏月甲申朔廿日》磚、《元康七年七月十日》磚等等。 記事磚。主要記述了當時社會上的重大變革和有影響的事情。如《太和七年果陳王曹植》磚。有的記錄了造墓者耗費巨額財力厚葬的史實。比如在遼寧省蓋縣出土的東漢永和五年墓磚,上面刻有這樣一段文字:“永和五年造作,竭力無馀,用庸數千,士夫莫不相助,生死之義備矣。” 建筑標記磚。這種標記主要是數目、尺寸建筑使用方位等等。大多是工匠用硬器直接刻畫于磚面上,作為一種記號。比如陜西鳳翔漢代子母磚上就有“四百卅”三字。洛陽出土的西漢時期的空心畫像磚上書寫有“北方”“西南”標記,洛陽西工東漢壁畫墓磚刻“二百卅枚”標記磚皆是此類。 吉語磚。內容主要是吉祥如意、祈福子孫、延年益壽等等。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吉語磚是西漢宮殿官署建筑的鋪地磚,比如:“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饑人”磚、“長樂未央、子孫益昌、千秋萬歲”磚、“單于和親,千秋萬歲,安樂未央”磚、“夏陽扶荔宮令壁與天地無極”磚、“延年益壽、與天地侍、日月同光”磚等等。書法講究,富有裝飾趣味。東漢時,受厚葬風氣影響,小磚室墓中也出現了大量的吉語磚,比如:“大吉祥”磚、“宜子孫”磚、“富貴昌”磚等等。 墓志磚。主要記述死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跡、生卒年月、家世、埋葬日期等等。漢代的墓志尚處于雛形,不像后世的墓志那樣精美。具有典型意義的墓志磚是洛陽刑徒墓志磚。 買地券。是我國古代喪葬風俗中的一種隨葬品,與地契類似。內容包括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土地來源、范圍、數量、土地價值、證明人等等。比如漢代揚州甘泉東漢墓《劉元臺買地磚券》,磚為七棱柱,七面均刻字,類似于漢代木觚書寫。 隨筆磚文。這類磚文主要是工匠在勞動之余信筆寫就。內容主要有摘錄文章典籍語句、制磚者的議論、控訴以及常用的套語和隨口吟成的詩句等等。比如漢代的《急就觚磚》、《公羊傳磚》等等。 ——(本文未完) |
|
來自: 昵稱3059823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