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頭條上看到一位網友說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此兩者同出而異名”。他認為“有”、“無”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我禁不住隨便追問了兩句。“道”到底是“有”還是“無”?道如果是“無”,難道“無”出于“無”?老子為什么說“道”是“有物混成”?如果道是“有”,干嘛還要與“無”同出呢? 這樣牽強的解釋是難以自圓其說的。“道”如果是“無”,顯然不符合老子對“道”的“有物混成”的定義。我之前就說過,“道”包含無極與太極,“道”是“一”、“無極”是“一”,“太極”也是“一”。沒有修煉過的人,不知道“太極”只是“靈光一現、一剎那、幡然醒悟、醍醐灌頂”的感覺。如果把“道”理解成包含無極與太極,這句話就非常容易解釋。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無名”就是無極,就是天地之前最初的本始狀態,“有名”就是“太極”,是孕育萬物的母體。“無極”與“太極”同出于“道”,為何“同謂之玄”呢?“玄”本義就是絲狀物的交織,引申為“混沌”的狀態。其實“無極”是在靜定狀態下的一團混沌在抱,“太極”是發動狀態下一瞬間的一團混沌在抱。“無極”是人修煉必須要調整到的“虛極靜篤”狀態,不僅外界要萬籟俱寂,人的身體要調整到形若槁木的靜定,此時你連你的身體感覺 好像已不存在了,人的情智要心如死灰,也就是說不能起私毫的念想。而在這種狀態下,“道”無色無臭無聲無息、五蘊皆空,靜等“一陽來復”,確是“玅不可言”的“玄”,而當“一陽來復”,“太極”開基,由于“太極”時間極短,只是“靈光一現”,正如老子所言“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老子此語說的是“太極”給人的感覺,讓你還沒緩過神來就不見了,你說玄玅不玄玅?故老子說“道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致詰就是究問。“無色無臭無色無息”與“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你怎么去究問?故混而為一,這里的“一”你看看是否包含了無極與太極的“道”。太極開基,打開玄關一竅,也只是剛踏入了道門,這個玄關一竅每人身上都有,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一輩子不知其有。老子的《道德經》往后還有很多復雜的工序,非有超強的毅力、超高的悟性,持之以恒的全程修煉,是不可能完全明白《道德經》的奧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