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攝影的拍攝要有變化,在人物與場景不變的情況下,盡量尋求角度和景致的變化。人像拍攝角度可分為俯視、平視、仰視;不同的視角會給人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 今天,小君給大家分享一篇人像攝影中最常見的 5 種角度以及它們各自的特性、優缺點、技法要點與注意事項,人像黨們千萬別錯過! 平視拍攝,是指相機與被攝人物處在同一水平線上。平視角度減少了攝影師的主觀意識,顯得更加客觀,更加貼近生活,人物更顯親切自然。 細分一下,眼平視角還可以分為正面與側面。 正面適合大部分主題,但這樣可能會顯臉大,同時還會讓五官扁平化,需要通過其他技術手段(比如說打側光)來減少這一負面效應。 而側面(或斜側面)會讓五官輪廓更明顯,但并不適用于所有人——比如說,如果模特的鼻子本身就不夠挺拔,這個視角反而會“自曝其丑”。 仰視拍攝要以展現女性腿部曲線為主,背景簡潔、明快,畫面主體突出。 低角度拍攝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抬高背景。 當背景中存在許多干擾景物(或其它人)時,低角度向上拍可以避開絕大多數干擾景物,讓你獲得一個更干凈、簡潔的背景。 此外,拍攝一些“跳躍”主題的照片時,低角度拍攝還可以讓人看起來跳得更高。 俯視拍攝是指用相機從上而下拍攝在人像攝形中,俯視角度并不常見,不過在有些場合合理利用俯視角度拍攝,往往會得到一種跟平常視角不同效果的畫面,改變常規的拍攝,可以給我們習以為常的人像作品增添另類情趣。 高角度還有一種應用情況,那就是地面景物比較漂亮(或有趣)時,你可以通過高角度來納入更多地面景物,以它們為背景進行拍攝。 在電影界有一個術語,Dutch angle,即傾斜視角。這個視角常見于各種電影大片種,常用于創造動感、戲劇性或不安感。 電影中常見的傾斜視角 應用到人像攝影中,你可以嘗試故意傾斜視角,來為照片增添一些動感和戲劇性。 需要注意的是,背景中最好不要出現明顯的水平線條(如地平線、水平面)或豎直線條(如筆直的樹干、電線桿),否則會產生嚴重的失衡感,看著讓人難受。 這一視角同樣常見于電影之中,通常用在電影介紹新場景時——先從遠方拍一個包含大量環境信息的鏡頭,展現主體和整個場景之間的關系,再拉近鏡頭拍攝近景。 在拍攝人像時你同樣可以嘗試這一視角,從遠處拍攝,“代人入景”。 這一視角的好處在于可以揭示人物和場景的關系,壞處是可能存在較多干擾景物,同時主體的受關注度也會下降。 要想解決這兩個問題,你需要“挑景”,要選擇更“干凈”而美觀的場景,同時在取景構圖和選擇角度時多加留心,排除掉干擾景物;同時,也可以在模特的穿著上下功夫,選擇和環境色調對比度高的色彩,提升主體的受關注度。 如果還是擔心主體的受關注度不足,你也可以采用類似電影的處理方法——先拍遠景再拉近:先“帶人入景”拍幾張,再貼近拍攝模特的半身照、大頭特寫,最后放在組圖里一同展示,或者用 app 把幾張照片拼成一張。 本期的分享就到這里,大家學到了嗎? 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處寫出你的感受。同時有什么想了解的內容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我們會根據您的反饋及時推送您感興趣的內容! 點擊圖片,帶你系統學攝影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