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這個稱號,是中醫藥行業的最高榮譽,目前全國只有90個。它是由國家衛生與健康委員會、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評選的德高望重、醫術精湛的名醫大家。分別在2009年、2014年、2017年評了三屆,每屆30人。 這些“國醫大師”不但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而且個個長壽,平均年齡接近90歲。總結他們的長壽養生方法,發現其實沒有什么獨特之處,都是依照《黃帝內經》,遵循自然規律,基本就是這16個字:食飲有節、起居有常、精神內守、適度鍛煉。 當然,每一位國醫大師又都有自己偏愛的養生方法。今天介紹的這三位國寶級國醫大師,年齡都接近百歲,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偏愛的一道養生食物,堅持吃了幾十年。 1、顏正華:99歲,偏愛吃蒸棗,每天不超過5顆 顏正華,1920年出生,江蘇丹陽人。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顏老早在1956年就主編了新中國第一部中藥學教材,為我國當代的中醫藥教育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他2009年被評為第一屆國醫大師。 顏老偏愛吃蒸棗。大棗既是食物,也是藥物,中醫認為,大棗具有補中益氣 、健脾益胃、安神養血、調和諸藥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顏老吃的是紅棗,入藥的棗;而不是生棗(如冬棗),古書中記載,多吃生棗會令人熱渴膨脹。 顏老吃棗的做法是,把干紅棗洗凈后用水浸泡一個小時左右,然后撈起放入蒸鍋,用小火蒸20分鐘,待大棗顏色變為深紅后關火,晾涼即可食用。 顏老吃蒸棗會嚴格控制總量,大棗吃3顆,小一點的棗吃5顆,最多不超過5顆,以免增加脾胃負擔。 顏老的弟子提醒,這些人不宜吃棗:心下飽滿、中滿嘔吐(脾胃運化很差)、有黃黏痰的人,以及糖尿病患者、患有水腫的人。 此外,孩子由于消化功能弱,也不宜多吃。專家建議孩子吃棗時,可以搭配其他東西一起吃,而且吃完一定要記得刷牙,因為棗里面的糖分含量較高。 路志正:99歲,每天三篇醋泡姜 路志正,1920年生,河北藁城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教授。2009年被評為第一屆國醫大師。 有報道說,路老是北京各醫院中目前還在出診的最年長的一位大夫。每年路老都會體檢,所有的結果都是“未見明顯異常”,血管彈性跟四五十歲的健康男性一樣。 路老偏愛一樣食物——醋泡姜。 路老吃醋泡姜的做法是:把生姜切片或切絲,放人醋中浸泡1周后,每天早晨吃兩三片。 現代研究發現,姜中含有姜辣素,有健胃作用,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助于消化。由于姜性辛微溫,辛能散,溫能祛寒,路老平時開方也經常用姜作為藥引。為什么要用醋泡姜呢?因為醋本身有活血的作用,還能夠祛除姜本身的辣味。 路老提醒,姜不能吃太多,一次兩三片就夠了,因為姜性溫,吃得過多,會導致胃熱。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咳有泡沫的白痰,可以吃姜,但是痰黃、干咳或無痰的,就不要吃。 此外,路老人為,早上和夏天吃姜最好。因為早上人體的陽氣回升,溫性的生姜可以幫助體內陽氣生發。夏天吃姜順應天時,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朱南孫:每天一碗西洋參湯 朱南孫,1921年,江蘇南通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教授、主任醫師,中醫婦科專家、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2017年被評為第三屆國醫大師。 即使年齡接近百歲,但朱老的頭發依然濃密,面色紅潤,而且仍然在堅持出診,被人們稱為“送子觀音”。 在談及自己的“長壽秘訣”時,朱老說,“我基本上不服用什么補藥,像廣告中那些療效‘神奇’的營養品,我從來沒有怎么嘗試過。” 要說她的飲食有何不同,那就是她偏愛一樣食物——西洋參湯,據上海當地的電視臺報道,朱老每天都要喝一碗西洋參湯。 朱老的飲用方法:取枸杞子15克,西洋參6克,隔夜煮好(兩天的量)。早上起來溫一下就可以吃了。 中醫認為,西洋參性平,四季都適合,有滋陰補氣之效;而枸杞子補血、明目。 專家提醒,對于西洋參湯,脾虛的人放兩三顆紅棗,而腸胃不好以及咳嗽、感冒沒完全好的不建議喝。 最后我們要說的是,雖然三位國醫大師各有自己偏愛的食物,但指望通過一兩樣食物就能健康長壽,是不對的。 國醫大師們的健康長壽方法,主要還是前面說的:食飲有節、起居有常、精神內守、適度鍛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作息規律,每天保持好心情,堅持適度的運動,才是健康的法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