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媽媽上幾次的文章中提到了,我們對孩子發脾氣,實際上并不是孩子的錯,是我們自己的情緒沒有得到宣泄。 今天,再跟各位家長朋友們探討一下我們該如何與自己的情緒和諧相處。 也許會有家長說,情緒就是情緒還能和它相處? 當然可以,那是你自己的情緒,你可以為它負責,為什么不能體驗它,走完它?為什么不能帶著愛,陪伴自己的情緒呢?為什么不能做你自己呢? 記得,兒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接他回家的路上,看他一路悶悶不樂。就故意問他,“今天是不是和小朋友鬧別扭了?”只見他小臉憋得通紅,說,“媽媽,我心中的小河被堵上了,水都到處亂跑了。”我一臉驚訝,“怎么?你心中的小河被什么堵住了?”他想了想說,“小朋友搶我的枕頭,我不給,使勁推了她一把,她摔倒了,老師批評我。可是,又不是我先惹她的,我就覺得心里的小河堵住了。”我馬上把他抱了起來說,“你沒有錯,不過下一次要好好說,不要動手,那樣會傷著小朋友的?!眱鹤勇犃撕竽樕暇`放了笑容,馬上從我的懷里掙脫下來自己一蹦一跳地和我一起回家了。 這就是孩子,他很容易就可以做回自己,不舒服就說出來,而我們家長,對待自己的情緒會有很多層障礙。因為,我們被許多貌似成熟的經驗所包裹著。一種情緒想要表達出來會有很多種顧慮,比如,照顧那個讓自己發生情緒的人的“面子”;比如,自己的“面子”過不去,怕被笑話,怕別人說自己不合乎情理等等…… 還有,我們的情緒有時候可能并不是眼下的一件事情,而是由很久以前深藏在內心的記憶造成的。 比如,一個人從小被父母嚴格管教,不允許這樣,不允許那樣,不然就不是乖孩子。為了成為那個所謂的乖孩子,不做成人眼里的“熊孩子”,他內心所承受的壓抑和矛盾久久不能釋懷,并且因此還逐漸形成了一個越來越堅硬、越來越封閉的防護圈。 首先,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瞬間爆發的情緒呢? 第一步,你要感受到自己有一種情緒在發生,就是感受自己的當下,面對真實的感受承認就好。 第二步,潛入我們的情緒。既然情緒在某一個點發生,那么就讓我們勇敢地去面對它、承認它、感受它。 就這樣一層層深入下去,細膩覺察和體會情緒的構成,像剝洋蔥一樣,把它一層層地打開仔細看清楚。 比如,面對“憤怒”這顆洋蔥頭的時候,你可以一層一層地看,第一層,“怒氣”;第二層,“委屈”;第三層,“恐懼”;第四層,“悲傷”;第五層,對與人深深聯結的“渴望”;第六層,“寂靜”也就是當下平靜。 其實,當你真的能夠跳出情緒之外,去感受它的時候,那一刻,你內心的平靜或者說“釋然”就會自然呈現,也許那時你會為自己的情緒感到“好笑”,也許你會覺得“沒什么大不了”。 無論是所謂正向或負向的情緒,都有一個核心,就是我們本身具有的一個不動的“真心”,只是平時沒有在意到這個發現情緒的“真心”而已。 當你可以把這顆“真心”調動出來的時候,你便可以超越情緒的束縛。你會帶著覺察,去感受情緒的層次,而不再被它沖擊。你就可以從情緒中自由。 ![]() ![]() ![]() ![]() 再者,對于那些更深層次的情緒,尤其是那些埋藏在心靈深處的心結,有些專家認為,如果你發現了它,就找個時間把它寫下來,這會更有助于情緒的化解。 說實話,如果讓你直接把這種困惑自己的情緒對著當事人發泄出來,真的是會難為情。 如果這種情緒只是在心里默默地給自己說,哪怕明里暗里用行動表達著不爽,它們就像生長在陰暗潮濕角落的蘑菇一樣,一叢叢存在并生長著,會一直影響著自己。 你會發現這種情緒越是想要隱藏,在心里就會更加強化它的存在。就像黑洞的力量,讓關系變得更糟。 比如,我們曾經為某一件事耿耿于懷,可是,礙于面子或其他,又不斷用頭腦對自己喊話“別計較,大度一些,不跟他一般見識”,忽略自己的感受。我們以為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它就能消失??墒牵阋惨欢ㄖ?,這樣的做法適得其反。 橘子媽媽就有過這樣的感受,憋在心里很難受,最后,實在憋不住了,就直接說了出來,心想,結果大不了比現在還遭。說完了,我自己至少不會再糾結了。誰知道,說完了反倒解決了問題。有時候就是你敢不敢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問題。 ![]() ![]() 與“情緒”和諧相處 遇見“情緒”, 我們要能看見它,感受它,訴說它。 只有它被好好聆聽了, 我們才有機會把它放下。 或許從這一刻起, 你就可以做一個真實而有力量的人。 ![]() ![]() ![]() ![]() ![]() 采編:淑淑 | 作者:橘子媽媽 | 照片:網絡 | 制作:佳佳 |
|
來自: lifenghong1205 > 《為人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