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語文高考模擬答卷過程 劉向軍 高考前,所有高中都會組織高三年級學生進行若干次考前的高仿真訓練——鈴聲、哨聲、播放《考生守則》、金屬探測、入場檢查、規范發卷、監考、答卷、收卷,等等,一切高考化。 怎樣指導考生利用好最后階段的每一次高仿真訓練進一步自主打磨答題過程中的各個細節,這是促使考生正常發揮乃至超常發揮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可利用平時的監考認真觀察學生的答題過程并結合考生的答卷結果,給予考生以細節上的針對性指導。 就某次我全程監考語文學科高仿真考試的情況來看,有如下細節值得考生關注。 1. 有的考生手心出汗過多或感冒流鼻涕。 ——有的考生平時手心就愛出汗,考場上心情緊張,手心出汗更多。這既影響了握筆的穩固,一不留神還容易沾濕已經書寫的字跡而導致字跡模糊。有的考生碰巧遇上感冒,不時流鼻涕,會很影響答卷情緒。面對這些細節問題,有幾種解決辦法:一是向監考老師申請帶毛巾或是紙巾進考場,如果監考老師同意的話,把這些物品放在課桌上,需要時取用;二是如果監考老師不允許攜帶毛巾或紙巾進考場時,考生就只能直接用衣袖擦鼻涕了——當然得穿一件長袖衫;手汗也只能在衣服上抹一下,或者用所發的草稿紙輕輕地吸一吸手上的汗。 2. 標點符號使用不規范。 ——標點符號使用時最常見的有兩類不規范現象:一是沒有句號或是把句號寫成了實心圓點,二是在數字序號外加上了半圓括號或是圓括號后又跟著使用了頓號。 前者的表現為主觀題中很少或完全沒有句號,或者表現為“.”——英語式樣的句號。當答卷放大到電腦屏幕上之后,這種不用句號或不規范地使用句號的情形就會很醒目,這種語文學科訓練無素的表現在訓練有素的語文評卷老師眼里是不能容忍的。于是,每道主觀題被自然地少打一分是極可能的,因為這本質上就是出現了“錯別字”——錯誤的標點符號。 后者的表現樣式為“(1)、”或“①、”之類,一小道主觀表述題放大到電腦屏幕上后,這種錯誤的標點使用同樣讓評卷者一眼就能發現,并且為此反感。這也可以成為扣分的理由——標點錯誤,考生語文素養差。規范的使用是去掉頓號,因為無論是半圓括號還是圓括號,已經是一種標點符號了,后面再用上“、”就重復累贅了。 3. 主觀題表述排列不夠美觀。 ——語文高考的主觀題多數都需要分點表述,可以說,凡賦分為“6分”的題,一般都至少要從三個不同的角度來分點作答。 這三個答題角度要或并列或遞進,總之是要互不雷同,并且,要運用術語,突出得分點。每一小點的答題格式幾乎總是“小觀點+緊扣文本的支撐句”。但是,僅有這樣的內容還不夠,在高考場上,這三個答題點排列的形式和內容一樣重要。要克服兩類不良的排列方式:一種是完全不分點,密密麻麻地連著寫一大段;一種是雖然分成了三個點,但是三個點呈密集的線性排列或沒有對齊的縱向排列。這都不符合高考評卷時快如閃電的評卷速度的要求。 高考場上“眉清目秀”的最佳答卷排列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縱向分點表述,各點序號對齊;一種是橫向分點表述,各點之間至少空出兩個字符的距離。 第一種的樣式為: (1)XXXXXXXXXXXXXXXXXXX。 (2)XXXXXXXXXXXXXXXXXXX。 (3)XXXXXXXXXXXXXXXXXXX。 第二種的樣式為: (1)XXXXXXXXXXXXXXXXXX。 (2)XXXXXXXXXXXXXXX。 (3)XXXXXXXXXXXX。 4. 表述題核心得分點不擬草稿。 ——考生在答題時普遍答得字數過多,一般是高考標準答案的2—3倍,這樣做固然有可能贏得評卷老師最多1分的“同情分”,但同時也表明了考生答題時心中其實并沒有把握,并且也容易淹沒了核心得分點,從而很可能也讓每小題丟失1—2分。 考生都明白,一道表述題無論是30字還是60字還是80字,其核心得分點往往就是“兩三個核心詞語+原材料相關語句的闡釋”。因此,表述題要多得1分的根本辦法是盡可能把“兩三個核心詞語”推敲準確,然后再呈現在每一個答題點的顯眼位置上。為此,考生就需要多花一分鐘時間,在草稿紙上把這些核心詞語寫出來,琢磨一下怎樣表述它們才更準確,推敲一下怎樣排列它們的先后順序才更合理。這個時間花到位了,相應地,支撐、闡釋這“兩三個核心詞語”的句子的針對性也就更強了,句子的表述也就更簡潔了。——這才是讓每一道表述題都多得1—2分的根本之道。 5. 作文不擬提綱。 ——不少考生在寫作文時不在草稿紙上擬提綱,連簡要的提綱也沒有,而是邊寫邊想,邊想邊寫。這樣做,看似節省了在草稿紙上擬提綱的時間,實則花費了更多的思考時間,更嚴重的問題是很容易在寫作過程中越寫越偏,越寫越歪,既容易偏離了中心,也容易缺乏深度和辯證性。 作文其實無非是一道大的表述題,這道“60分”的大表述題和一道“6分”表述題的答題思維如出一轍,可以說就是“6分”的表述題放大10倍的效果。因此,值得多花幾分鐘時間在草稿紙上用心寫好作文“四句話”——觀點式標題句、三個分觀點句,這是作文評卷中的核心得分點,和“6分”表述題的核心詞語產生的道理一樣。有了這“四句話”構成的簡要提綱,既可以加快行文速度,也可以保證行文質量。 6. 忽視作文材料本身。 ——有些考生作文速度慢,還有一個原因:不能迅速找到合適的素材來充實主體。其實,現在的所謂“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材料本身就是現成的寫作素材,稍作類比延伸就更容易找到數不盡的恰切素材。 如下三個辦法值得考生借鑒。 其一,就材料“使用”材料。 ——“使用”材料并非簡單地照抄作文命題材料,而是根據文體和文章中心的需要對命題材料進行相應的闡釋、分析、概括。 其二,就材料“翻倍”材料。 ——“翻倍”材料,即對命題材料做逆向思維,并把逆向思維的結果作為新的材料來進行闡釋、分析、概括,服務于文章中心。如果命題材料是正面性質的材料,則可以從反面來“翻倍”;如果命題材料是反面性質的材料,則可以從正面來“翻倍”。這樣,一正一反,就把命題材料至少擴充了一倍,就可以有效地充實文章的內容。 其三,就材料“延伸”材料。 ——“延伸”命題材料即就著、趁著、順著命題材料的語境范疇,自然而然地類比聯想同范疇、同方向、同力道的現實材料,尤其是當下中外的現實材料。這樣,借力發力不費力,能確保所選材料的恰切性。 7. 用好最后15分鐘。 ——如果語文做題速度慢,聽到最后15分鐘的鈴聲和播音提醒時而作文還沒有寫完的話,完全不必心慌。因為,15分鐘還足可以寫出300個字來。如果實在寫不足800字的話,也必須用3分鐘時間給文章寫出結尾段,絕對要保證文章結構完整。辦法很簡單:換個說法再把文章中心提一下或是呼應一下首段即可。 如果提前15分鐘甚至更多時間已經寫完全卷的話,當然應該精細地定點檢查一下,尤其是檢查幾道當時拿不準的選擇題,至于表述題一般就不要再理睬了,已經它無法修改了,越改越亂。檢查選擇題時,必須要有清醒、理性的邏輯分析,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說服自己,那就還是尊重首次答案,不要做修改了。 高考場上的高分源于每一個學科每一道小題的完美表現,在備考的最后時刻,再精細地打磨、包裝一下各學科的若干細節,“平空”就可以再長若干分。在河南省高考的百萬大軍中,每增長一分,其意義都難以估量。 2019.5.18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