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解題論證是遵循著一定的邏輯思維定勢的,如果懂得而且會運用這種邏輯思維定勢,那么解題的思維過程就能有一定的方向,納入一定的軌道,從而能較快地找到解題的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講,掌握一種物理解題的思維方法,比會解若干個具體的物理題更為重要. 一、分析法 分析法是由未知到已知的思考方法,即所謂的“執果索因”法.它的本質是由未知探已知,就是從要求的結論出發,探求結論成立的條件,再探求這些條件成立的條件,依此類推,一直推到與已知條件符合. 二、綜合法 綜合法是從已知到未知的推理方法,即所謂“發展已知法”.它的本質是由已知想可知.就是先分析題目中給出哪些已知條件(注意挖掘隱含條件).對于每個已知條件都想一想,看由此可知什么,把“可知”當作新的已知條件,再想又可知什么……,依此類推,不斷擴大“可知”,一旦“可知”包含了要求的結論,便完成了論證. 方法點撥:綜合法與分析法的解題順序剛好相反,在解簡單的習題時,用綜合法是比較簡捷的,但在解較復雜的問題時,由于題中涉及許多條件,往往不知從何入手.這時單獨用綜合法不易靠近“目標”,而單獨用分析法也不易導向題目所給條件.多數情況下,是把以上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交錯使用,這好比挖一條地道,從兩頭同時往中間挖.當然,為了盡快挖通,就要互為目標,注意靠攏.做物理習題也是這樣. 三、演繹法 演繹法與歸納法相比,正好相反,它是從現成的被認為是正確的命題為前提,推理到某一特殊的場合而作出的結論.即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其實,通常解題很多都是根據已知是正確了的規律推導出結論,這也就是演繹方法.例如,萬物間存在萬有引力,地球和月球是物體,所以,它們間也存在萬有引力. 方法點撥:運用演繹法還可以對解題所得的答案是否錯誤作出判斷.因為一般情況正確,特殊情況也正確. 四、類比法 一個物理問題,有時我們不知如何入手,但是當我們聯想到一個已經做過的類似的問題時,便從中受到啟發,從而順利地解決了新的問題,這就是類比的作用.類比是根據兩個對象有一部分性質類似,推出這兩個對象的其他性質相類似的一種推理方法.掌握好這種方法,能使我們在研究問題時,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著名物理學家開普勒曾經說過:“我最珍視類比,它是我最可靠的老師”.現通過一例說明這種方法. 方法點撥:帶電粒子垂直進入電場做類平拋運動的分析一定要掌握平拋運動規律,要善于思考總結,有些看起來很復雜的問題,利用兩個推論來分析,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五、整體法 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把所研究的對象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的方法稱為整體法.采用整體法就是從整體觀點去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不為局部現象所迷惑,從整體上把握事物及其變化規律.采用整體法可以避免對事物內部進行繁瑣的分析,常常具有方便、簡捷的功效. 方法點撥:這道題如果分別對m、M兩個物體先隔離,再用牛頓第二定律也是可解得結果的.但這勢必牽涉到每根繩上的力,比用整體法思想導出的系統能量守恒要復雜得多. 六、圖象法 利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物理圖象解題的方法叫圖象法.圖象解題中最重要的兩個手段是識圖和作圖.識圖包括:①圖象表示哪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②圖象的形狀——直線、正弦(或余弦)曲線,雙曲線、拋物線或上面幾種曲線組合.根據形狀,掌握物理量變化的規律.結合數學知識,把握圖象的性質——極值、起點(終點)坐標、斜率(或切線的斜率)、截距,兩圖 象的交點等,還要找出相應的物理意義(如果存在的話).③找出圖象中所隱藏的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及其物理規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