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2月,東北人民革命軍及抗日武裝部隊統編為東北抗日聯軍,原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趙尚志任軍長、馮仲云任政治部主任。 趙尚志 馮仲云,江蘇武進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曾是清華大學熊慶來教授門下的第一位研究生,在他投身抗戰之后,熊慶來教授又先后收了九名弟子,享譽盛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物理學家嚴濟慈都是他的學生。有人曾說說,假如馮仲云不是投身到抗日戰爭之中去,他就是日后中國的馮·諾依曼。 馮仲云 從1930年10月開始,馮仲云到哈爾濱從事地下工作。此后的幾年間,無數的戰友在馮仲云的身邊倒下,他自己也染過傷寒、負過重傷,經常在零下40度的嚴寒里露宿野外,拿草根、樹皮充饑。馮仲云是南方人,要在東北的冰天雪地里打游擊實在是太不容易了,經常被懂的青一塊紫一塊。但是,生性樂觀的他總是在唱歌。有些戰士們聽到,就覺得很奇怪,因為馮政委唱的歌,跟他們平時聽到的抗戰歌曲有些不同。那么,他唱的是什么那么? 馮仲云 原來,馮仲云唱的是江南小調,而且是他自己編的愛情歌曲。他的歌詞是這樣的:“從軍伍,少小離家鄉;念雙親,重返空凄涼。家成灰燼,墓生春草,我的妹妹流落他鄉。兄仲云,妹妹薛雯;十年前,同居于太陽島。松花江上,乘風破浪,分別后藕斷情長。風凄凄,雪花霏霏;夜朦朧,寒鴉覓巢回。歌聲聲我妹能聽否?茫茫天涯我無家可歸。” 晚年馮仲云和妻子薛雯 這首歌是馮仲云寫給妻子薛雯的,1930年,組織決定安排馮仲云到東北北抗日聯軍工作。因為東北環境太艱苦,于是,他就讓妻子薛雯帶著女兒南下回到無錫老家,去做地下工作。這一別就是數年。 1940年前后,70萬關東軍壓向抗聯的根據地,抗聯的抵抗漸漸難以為繼。馮仲云的部隊也幾乎全軍覆沒,在最后的戰斗中,馮仲云自己也身受重傷。最后,孤立無援的他藏在了一顆大樹后面,面前的敵人一步步向他靠近。那么,馮仲云的抗戰傳奇真的就要到此結束了嗎? 馮仲云 眼看敵人就快走到馮仲云藏身的那棵大樹,這是,一個給日軍帶路的抗聯叛徒指著地上的一具尸骸說,這個就是馮仲云。正在搜索的日軍立刻停下腳步,把這具抗聯戰士的遺體挑出來,砍下頭顱帶走了。我們不知道這個叛徒是出于怎樣的心理,說了這樣一句話。但是,馮仲云卻因為這句話得以死里逃生。 生還之后,馮仲云帶著自己殘余的部隊撤入蘇聯境內,與撤過黑龍江的東北抗日聯軍的余部共同組成了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他們在蘇聯臥薪嘗膽,準備隨時殺回祖國。 教導旅在蘇聯 二排左二為馮仲云 當時,馮仲云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通過蘇聯拿到一些有關日軍動向的情報。可是,他們才到蘇聯不久,蘇聯就開始跟日本談判,準備簽訂《蘇日互不侵犯條約》。這樣一來,馮仲云和他的教導旅就成為一個尷尬的存在。蘇聯方面不肯直接提供情報,怎么辦才好呢?為了搞清楚那些俄文文件到底在講什么,馮仲云決定自學俄文。 可是,沒有教材、沒有老師,馮仲云怎么學呢?別忘了,馮仲云可是清華的學霸!因為他的英文非常好,所以,他就憑借一本英俄詞典,翻譯出了一篇又一篇蘇方的文件。抱著堅定的信念,東北抗日聯軍就這樣在蘇聯堅持了下來。1945年,馮仲云在反法西斯的最后階段參加了盟軍對關東軍的大反攻,在大反攻之中,他和他的部隊屢立戰功。 抗戰勝利后馮仲云(左)和彭真等人 戰爭結束,馮仲云終于可以過上平靜的生活了。分別了十幾年之后,馮仲云與薛雯再次相逢。1955年9月27日,國務院隆重舉行了隆重的授銜、授勛儀式,馮仲云榮獲一級八一勛章和一級獨立勛章。 馮仲云傳封面 真實的人物總會散場,而英雄的故事卻在我們心中永存。在1984年版的《夜幕下的哈爾濱》這部電視劇的結尾,王一民去了湯北游擊隊,但我們知道,這不會是故事的結束,因為他的抗戰還將繼續,他的傳奇也會不斷續寫。而我們眾多的曾經在地下進行工作的抗戰英雄們也必將在歷史的河流中發出熠熠光輝。 電視劇中陸毅飾演的王一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