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清華大學校園開放日上又傳遞出新動向:清華大學宣布成立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第八個實驗班——人工智能學堂班。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院長姚期智院士將出任首席教授。這個新姚班被官方稱為“智班”。 這已經是清華大學的第二個“姚班”,上一個“姚班”則是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由姚期智一手創辦。從2005年開班至今,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已培養11屆畢業生340人,據不完全統計,已有12位畢業生進入學界執教北京清華大學、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杜克大學、多倫多大學、香港大學等國內外一流高校;另有姚班畢業生創辦的獨角獸公司曠視科技、小馬智行,都已嶄露頭角,在業界引領此輪全球信息革命創新浪潮。可以說培養的大牛如云,遍布學術界與產業界。 “新姚班”培養計劃 新成立人工智能學堂班“智班”,在培養方式上與“姚班”也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 這一班級,今年秋季就會開始招收本科生,首批招收30人。采用“階梯式”培養方式: 本科低年級,學習數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的核心課程,打下基礎; 本科高年級,通過交叉聯合學科培養方式,讓學生有機會將人工智能與其他學科前沿相結合; 此外,學生也將獲得與相關產業的聯合實習機會。 清華大學官方表示,這是清華大學在人工智能整體學科布局上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拓展清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學科格局。 北大也有新動作 同一天,北大也宣布了其在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的新動態:北大將在2019級啟動機器人工程的本科生教育和培養,2018年籌建的“機器人工程”本科專業開始亮相。 據悉,這一專業的專業課程,將以培養學生掌握典型機器人動力學與控制、仿生結構設計、智能感知、人機交互、微納操作等技術開發應用為重點,培養未來面向機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的人才。 >>>鏈接: 姚期智其人 姚期智介紹《百年清華:清新俊逸姚期智》 清華緣 2004年,姚期智來清華執教,并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有著濃厚的中國情結,更有著文化自覺的理念,“我所學的東西能有機會在我出生的中國生根,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第三世界在學術發展的道路上,要真正發揮出“后發優勢”,殊為不易。個中原因,并不復雜,因為地處“學術邊陲”;而北美和歐洲,“學術中心”的區位格局,無疑,會強化既有的“先發優勢”。 所以,不難發現,第三世界前往歐美學習的留學生,真正一流水準的種子選手,一般傾向于留在“學術中心”,不愿意回到“學術邊陲”。 2004年9月,理論計算機界的權威姚期智先生賣掉美國的房子,前往清華擔任全職教授,無疑是需要很大的決斷力。 同在普林斯頓任教的華裔經濟學家鄒至莊先生認為,像姚期智這樣全心全意回到中國的,實在稀少。 學物理,求學哈佛 1946年12月24日,圣誕平安夜,姚期智誕生在上海。這個安琪兒的降臨,讓父母極為欣慰,這是上帝賜給姚氏家族最大的“平安果”。 盡管經歷鼎革,年少的姚期智就乘船,經過淺淺的海峽,在臺灣安家。姚期智所受的,都是儒家倫理的熏陶。聰穎乖巧的少年,本分做人,踏實求學,是個讀書的好苗子,他總會得到父親的嘉許。 1957年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物理獎,臺灣出現學習物理的熱潮,姚氏也不例外。1967年畢業于臺灣大學物理系,接著赴美留學,并于1972年獲得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1970年,中國同學會組織哈佛男生與麻省理工學院女生野餐,端莊貞淑、學習計算機的女生儲楓,進入姚期智的內心世界,儲楓也同樣喜歡這位儒雅帥氣、富有幽默感的姚期智。 第一次約會,姚期智約儲楓觀看舞劇《天鵝湖》,賞心悅目。1971年,兩位很自然走向婚姻。日后,姚期智驕傲地說:“圖靈獎”(該獎有“計算機界諾貝爾獎”之稱,其名稱取自世界計算機科學的先驅、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和儲楓,這是此生最愛。 開“夫妻店”,“玩”密碼學 姚期智本來研究的是物理學,但在儲楓的建議之下,姚期智經過冷靜思考,轉向方興未艾的計算機領域。 姚期智選擇伊利諾伊大學計算機系,并于1975年獲得博士學位。姚期智的大膽和決斷,在這次學科的跨越中,可以說展露無遺。姚期智、儲楓,愛情甜蜜,有著共同的志趣,更有著共同的事業,可謂學術“夫妻店”。 姚期智運用計算機發牌、打牌,研究計算機理論,并將這種理論應用到密碼學。比如在電腦上簽訂購買房子的合同,根據密碼學,就可以斷定合同的真假。 信息技術極大地改變著社會生活,生意合伙人,互相發送電子郵件,這就涉及如何保護商業秘密。因為兩人即使使用只有雙方通曉的暗語,也存在泄密的可能。信息安全,是姚期智研究的重要方向。 姚期智之所以在計算機學領域,取得杰出成就,決非偶然,這得益于他的興趣和好奇,也得益于豐富的學術想象力。外行看來枯燥乏味的領域,專業領域的一流學者看來,恰恰相反。不可遏止的興趣,使得縝密的理論推導,和偵探小說一樣,引人入勝,氣象萬千。 2004年,姚先生來到清華,并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有著濃厚的中國情結,更有著文化自覺的理念。 姚期智認為,“我所學的東西能有機會在我出生的中國生根,有條件在該領域為中國培養出世界級的研究人員來,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下“笨工夫”,帶“姚之隊” 姚期智發愿,帶出一支計算機學領域一流水準的———“姚之隊”。最初,姚先生把工作重心,放在博士生的培養,事實上,這也是不少“海歸”的常規模式。后來,姚先生的想法發生了改變,把重心放在本科生的培養,應該說,這種轉變具有戰略眼光。 大陸的教育,注重專業教育,對于通才教育,忽略多年。無形之中,限制了學術視野,不少高端人才,開放性思維不夠。更加讓人擔憂的是,學術研究人員嚴重欠缺興趣、好奇和想象力。 所以,姚先生下“笨工夫”,主持軟件實驗班(姚期智班),從清華本科生做起。學者與思維活躍、富有激情、但知識儲備不豐厚的本科生交流,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情,同時,也不是一樁輕松的事體。 姚期智的智慧和幽默,執著和熱忱,興趣和好奇,善良和誠篤,決定著這是一位令人樂而忘返的老師;加以姚先生的專心致志和春風化雨,熏陶和啟迪著實驗班的學友們,這正是計算機學在中國可以扎根的保證。 編輯:金婉霞 來源:綜合自“量子位”、“新智元” |
|
來自: wenxuefeng360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