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己處于人生低谷的時候當然能讀《易經》解憂! 但關鍵要看怎么讀! “易”是變化的意思,《易經》是一部研究事物變化的經典! 當自己處于人生低谷的時候,想一想《易經》中的“否極泰來”! 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壞運到了盡頭,那就要觸底反彈了,好運自然就來了! ”否“和”泰“是《易經》中的兩個卦名,天地交謂之泰,天地不交謂之否。“泰”就是順利;“否”就是失利。意思是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會發生變化,轉化到這個事物的對立面。宇宙萬事萬物的生成與發展都存在于生生不息的運動中,雖然會有艱難困苦,但終究會過去,在反復循環的變動法則下,必然會時來運轉。 我們面對人生困境的時候,要積極樂觀,耐心等待,相時而動,必然能扭轉大局,轉危為安。 當自己處于人生低谷的時候,用一用《易經》中的“四象”抉擇法! 人之所以會迷茫,往往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抉擇,之所以不知道如何抉擇,是因為看不透存在多少種可能性。《易經》中“四象”,恰恰能為我們提供抉擇的依據。 《周易·系辭上》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所謂“四象”,就是兩組陰陽的組合——上陰下陰,上陽下陽,上陰下陽,上陽下陰。八卦、六十四卦乃至更多卦,都不過是更多數量的陰陽的更多組合可能。 例如:考慮做不做一件事情,“做與不做”就是一組陰陽。無論做還是不做,產生的結果只能有兩種,好或者壞,“好壞”又是一組陰陽。于是結果就無非四種:“做—好結果”“不做—壞結果”“做—壞結果”“不做—好結果”。 知道了所有可能性,就知道了抉擇的方法!不知道所有可能性前,你是在做一道填空題;知道了所有可能性,你就是在做一道選擇題。做選擇題的辦法,永遠比填空題多,命中率也更高。 當自己處于人生低谷的時候,想一想《易經》中的對立統一的規律! 易經陰陽對立統一論的精髓在于陰陽的相互作用產生運動,運動產生萬物。正如《易·系辭》中所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整部《易經》無不滲透著陰陽、剛柔、消長、動靜、尊卑、貴賤、吉兇、禍福等等對立統一體。 人發達的時候,難免心高氣傲輕慢待人,于是就會栽跟頭。人到低谷的時候,正好可以反思自己,總結教訓,等待機會。苦中有希望,樂極會生悲。所以最好的心態是淡泊寧靜,坦然接受當下的一切,無論福禍,無論順逆,一切都是命運最好的安排。 當自己處于人生低谷的時候,學一學《易經》中的做人與處事之道! 《易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人要有追求要有理想抱負,要有自己的事業;要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能海納百川;肚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人要像天和地一樣,學會堅強與包容,在穩重中走向成功! 《周易·系辭》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道路行不通時就需要改變,改變后就會豁然開通,行得通自然就可以長久。當我們到了山窮水盡時,就要換個角度去思考,學會靈活變通,采用新的措施就可能絕處逢生,出現新的生機。如果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只會自尋失敗。所以,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不斷地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主導時代新潮流。 《周易·既濟》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我們要在災禍沒有發生時,想著那些可能發生的災禍,并提前作出防范。如果能夠預料到那些可能發生的災難,并且能夠采取防范措施,就能減少甚至杜絕災禍帶來的損失。否則,禍害突然降臨,匆忙應對,后果便不堪設想。明智的人往往都能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有人說《易經》不是算命的書嗎?其實,占卜只是《易經》極微小的一部分,《易經》中的哲學思想和宇宙自然規律才是其真正的精髓。 內容來自騰訊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