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的糖以血糖的形式被運輸到全身各組織供能,保證各個組織的正常代謝。胰島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等則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飲食、藥物、感染以及各種應激等各種原因,糖代謝出現失調,引發高血糖、低血糖或糖尿病。 而每個糖尿病患者必經的一個階段就是“糖耐量受損”(也叫糖尿病前期)。 餐后血糖升高是其最主要的表現,餐后血糖長時間處于升高狀態會加重胰島素抵抗、阻止胰島素的分泌,進而使空腹血糖升高,患者容易進展為糖尿病。 因此可以說,控制好餐后血糖是阻止患者進展為糖尿病或糖尿病惡化的關鍵。 二甲雙胍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選藥物,既能降低餐后血糖也能降低空腹血糖,一般對于餐后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服用二甲雙胍后效果不是很好,α-糖苷酶抑制劑也是降糖的不錯藥物,其主要是通過延緩糖水化合物的吸收來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比如阿卡波糖(拜糖平、卡博平)、伏格列波糖。 α-糖苷酶抑制劑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已經出現腎損害的糖尿病患者以及處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常用降糖藥,主要作用于腸道,一般不會對肝臟和腎臟造成影響。但與其他降糖藥聯用容易引發低血糖,一旦發生,應及時使用葡萄糖糾正。 此外,孕婦、哺乳期婦女、18歲以下的兒童以及胃腸功能紊亂的患者不建議服用。 患者在降血糖的過程中除了選用合適的降糖藥外,還要把好飲食關、運動關,更好地避免引發高血脂、高血壓等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等并發癥。平時適量多吃雜糧,多進行一些慢跑等有氧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重,預防感染、避免不遵醫囑亂服藥物等等,也有助于血糖保持平穩。 再好的藥物也不會十全十美,但是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病情的降糖藥和降糖方法,讓血糖乖乖聽話。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