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亮劍》這部小說中,1942年的平安縣城戰役讓人記憶猶新,獨立團加上地方武裝(縣大隊、區小隊等),李云龍可以指揮的兵力達到了1萬人,相當于一個師。 雖然小說帶有夸張成本,但也確實反應出了抗戰時期八路軍的增長速度,那么在同一時間,1942年的八路軍又發展到了怎樣的地步呢? ![]() 八路軍這個番號誕生于1937年,因為日軍入侵中國,抗日統一戰線隨即成立,紅軍加入國民革命軍序列,并改番號為“八路軍”。 為了限制八路軍實力,民國政府僅給了三個師的編制,每個師最多1.5萬人,總兵力本該為4.5萬人,但八路軍還有一部分無番號部隊(就像亮劍里的新一團,因為沒有編制不被承認,當年差點無法渡過黃河),所以1937年八路軍的總兵力為8萬人。 ![]() 1940年百團大戰爆發之前,八路軍發展到了40萬人,共170多個團。 各團之間兵力、裝備差距較大,就拿《亮劍》里的新一團和獨立團來說,當時的新一團團長還是李云龍,全團兩千多號人,裝備精良,敢和日軍聯隊硬碰硬;而獨立團剛剛成立,兵力只有一千出頭,裝備更是落后,差距相當大。 ![]() 1942年,也就是小說里平安縣城戰役爆發那年,八路軍的總兵力為34萬人(百團大戰之后,日軍展開瘋狂報復,導致八路軍折損了不少兵力),而且在這一年還進行了精簡化改革,出現了甲種團、乙種團和丙種團的劃分,李云龍的獨立團就屬于甲種主力團。 ![]() 在得知獨立團兵力達到8000人時,楚云飛曾說“八路軍拉隊伍的速度實在是太可怕了”,事實上確實如此,1944年,八路軍總兵力為50萬人,而1945年為了對日軍實施大反攻,八路軍的總兵力上升到了102萬人,達到了歷史巔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