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診所的發展歷程,從2011年到2015年,可以說是星星之火開始燃起,2016年到2018年,開始蓬勃發展。這一點從數據上可以佐證,根據國家衛健委官網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診所新增11624家,同時公立醫院減少373家,診所的增長率正在逐年遞增。 2019年,診所發展也迎來重大利好。5月1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國家醫保局制定了《關于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的意見》。 其中《意見》中的關鍵詞就是標準化、規范化。而此次意見帶來的紅利則包括診所可以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中、取消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對診所的限制。 從現有的狀況來看,全國共有登記在冊并實際運行的診所近22萬家,平均每省擁有診所超過7000個。診所平均執業人數為2.6人,其中,醫師平均為1.4人,護士平均為1.2人。內科、口腔科、中醫內科、中醫外科、骨科、婦科的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業務占診所業務的比例超過90%,在基層醫療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同時,診所發展面臨著人力資源緊張、醫療服務能力不高、行業監管存在困難等主要問題。 在廣州召開的2019基層醫療峰會民營醫療創新論壇現場,博德嘉聯董事長林鋒先生 、博厚醫療創始人閻紅慧女士、家有健康聯合創始人田鋒林先生、都安全醫療聯合創始人兼CEO鄒開場先生、優復門診創始人孫曉怡女士、術康診所聯合創始人&COO 任松青先生、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徐淵平先生就幾大熱點問題展開討論。從開診所實操經歷中提取經驗中,帶來前沿觀點和最新認知。以下為摘錄的核心觀點: 單細胞發展無法擴張,診所發展面臨諸多壁壘 在論壇現場,很多人都提到一點,一家診所好開,但是復制能力卻是難題,單體店的發展難以突破小、散、亂的局面,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升級的醫療需求。診所如何高質量的擴張、實現標準化復制、降低獲客成本成為行業前進的難點。 博德嘉聯董事長林鋒表示:“單獨的診所發展就像單細胞一樣,單細胞的生命力很強,數量很多,但是層次偏低。我們擁有診所牌照的有20萬家,增速也很快。而另一個數據,診療人次增長5.7%,也就是說就診病人落后于診所發展速度,診所數量增加后,獲客量明顯不足,可能很多診所連客源都有問題。” 他接著解釋道:“在擴展上,診所發展會走很多彎路。首先,醫療的區域化特征明顯,診所在區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很難打到全國。其次,如何保持患者的黏性問題,關鍵在于建立信任,建立信任的核心在于解決需求,當老百姓有更深的需求的時候,你能否幫助他。這個問題不解決,基礎醫療、診所或者全科醫生的信任度很難提升。” 博德嘉聯董事長林鋒 除了獲客,如何與患者建立起高頻次的聯系同樣重要。從服務上看,診所也要最大范圍地滿足患者需求。 探針資本創始人嚴晶晶指出:“探針資本做了三本兒科基層診所行業研究報告,做基層兒科行業報告的時候有兩個點一直沒有想透,一個是基層診所服務半徑問題,社區診所和社區商業一樣,服務半徑是三公里半徑范圍,這一塊沒有突破。二是算診所單體模型的時候,服務項目有限,導致診所天花板。我們也一直思考,優秀診所如何突破天花板的問題。” 想要打破這些壁壘,專科是差異化的一條重要的突圍之路,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徐淵平表示:“基層需求和三甲醫院需求不一樣的地方,從需求方來說,一是兒科,一般有的急診需求,這是比較大的需求;二是慢病;三是康復和護理,我們也覺得這是一個大的方向;四是中醫這一塊。大家容易忽略的是,中醫一旦移植到基層,收入利潤非常好。從技術分類來說,還有一些的專科,如兩性、骨科、生殖,這些更專業一些。從未來來說,普通老百姓想要怎么樣,未來就是怎么樣的。現在就是去三甲醫院很不方便,如果身邊有一個非常標準化的治療診所,可能就會去接觸。” 差異化發展,到三甲醫院不能去的地方 如何在醫療體系中發揮診所的功能,形成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服務,解決上訴診所發展難題,滿足基層看病需求。在論壇現場,博德嘉聯、家有健康、博厚醫療、優復門診、術康診所、都安全醫療來自不同的細分專科,他們也分享了他們如何走出的差異化之路。 博厚醫療從2013成立以來,擁有40家社區醫療機構,除了11家屬于自建以外,其余全部是收購而來,能收購管理的主要原因就是能夠實現標準化建設。此外,博厚醫療的傳統中醫、全科、口腔、上門居家,每年以8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 博厚醫療創始人閻紅慧表示:“診所真正的價值和壁壘在于病人體驗和平臺,如果病人體驗、醫療服務本質沒有做好,不管你以什么技術賦能,不管有什么好的商業模式,都是0。除了能夠解決真正的需求,我們對人才有專業的訓練培訓體系,確保醫療質量的提升,以病人為中心,真正做好病人醫療服務,精細化運營,才能獲得更大的商業價值。” 博厚醫療創始人閻紅慧 除了要解決基本的醫療服務,基層醫療另一項重要功能就是預防和健康管理,這是三甲醫院做不到的地方。在這方面,家有健康以社區化運營為發力點,以科技賦能,探索了基層診所運營的多半徑覆蓋創新。 田鋒林表示:“我們可能是診所領域里唯一以預防和發現疾病為主的一家連鎖機構,我們不以看病為主。我們服務的模式是家庭醫生服務,為此我們設定一個中心,家庭醫生服務中心,地產為整個業主配套家庭醫生服務卡。在服務創新上,我們有兩個創新點,一個是營養處方;另一個是兒童健康管理中心。醫療是相對低頻需求,我們嘗試做醫療前一步相對比較高頻的事情。” 家有健康聯合創始人田鋒林 在差異化道路上,都安全醫療則是進入了兩性健康,這一個以往被“莆田系”支配的領域。 鄒開場表示:“我們很多業務都不是在診所內開展的,業務范圍已經遠不是三五公里范圍的概念,是有一點不一樣的診所,是新型診所的探索。從分級診療角度來說,我們不是往下沉,是在分級診療上,滿足一些高端的剛剛被激發出來的需求。舉個例子,我們現在可以實現高危性傳染疾病快速檢測,HPV一體化三級預防機制,從預防、篩查、保險賠付流程,做到全覆蓋。” 都安全醫療聯合創始人兼CEO鄒開場 在診所建設這個投入較大的領域,優復門診做到第一個月就現金流為正且盈利,9個月收回所有投資成本,用一條小而美的路徑在康復領域站住腳跟。 孫曉怡表示:“我們提出了一個運營管理模式,即UPSO。UP是優復的縮寫,也是我們如何進行數據化管理,通過職業經理人管理,讓我們所有的診所和門診部可復制化,優復任何一個門診部沒有明星醫生。我們希望一個完整的UPSO的情況下,將剛才所述的四方,醫生、治療師、患者、投資人和管理人集合一起,充分利用專業性與規模化優勢,為旗下連鎖門診減輕商業與管理負擔,降低運營成本,使醫療人員更加專注于對患者的治療,實現術業有專攻。” 優復門診創始人孫曉怡 找到差異化路徑,術康診所則是從慢病管理切入,術康診所聯合創始人&COO任松青提到:“基層醫療做什么,我總結了一下,基層醫療,就是做現在公立體制,尤其是大的三甲醫院不能做的事情,這是我們基層醫療的方向。慢病預防以及術后康復,都是我們最主要的戰場。國外比較成熟的模式,我們社區旁邊能找到這樣的機構,類似有專門的治療師、營養師,包括護士、內科醫生 一起給你處方,可以大幅削減成本,我們希望做到通過早期干預,把這些并發癥后期延緩或者控制發展。” 而對于診所發展另一大難題,人才培養體系上,任松青表示:“在未來,未來術康還將逐步研發從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癥、骨關節炎等七大類慢性疾病的可執行、可量化‘電子處方’產品,縮短醫生護士個案管理師在運動生理學與疾病相關的學習路徑,讓術康APP成為患者居家的治療師訓練師。” 術康診所聯合創始人&COO任松青 博厚醫療、優復門診、都安全醫療都是選擇了覆蓋三甲醫院功能以外的地方,形成差異化發展。但是補充不是割裂,基層醫療診所也需要與高層次的醫療服務建立連接。 林鋒說道:“這跟國外完全不同,國外大家都知道他們的醫生全部是自由執業者,而且有很好的連接,全科醫生、專科醫生、專科醫生與他所從事的醫院平臺,是有非常好的連接的,是非常完整的閉環,而我們現在都是一個個孤島。” 這也是博德嘉聯戰略選擇的重心所在,將醫生放在核心,利用醫生多年積淀和專業能力和優勢資源形成轉診與服務延伸。 林鋒最后解釋道,“所以在醫生、設備、藥品這幾個要素中,我們把醫生放在最前面,很多時候其實服務能力在核心醫療中,排在后頭,關鍵要解決問題,這個做好了,病人才會信任你。因為這涉及到生命,所以在這個生態中,診所醫療中心、私立醫院、公立醫院,這個閉環中大家可以看到到目前為止,仍然是斷裂的,無法打通。唯一的辦法是我們所有的創業者進行整合,自己形成一個閉環。假如說這個閉環能夠自己生成,中國的民營醫療將得到非常好的發展。” *封面圖片由動脈網記者拍攝。 文 | 楊雪 微信 | hhhh333yyyy 添加時請注明:姓名-公司-職位 后臺發送關鍵詞即可獲得相關好文 網站、公眾號等轉載請聯系授權 巔峰賽事,就在本次!長按識別,參與報名~ 直擊2019基層醫療 ★ 家庭醫生簽約進入深水區,智慧家醫模式實踐能否撬動千億級市場? ★ 阿斯利康、拜耳、正大天晴等藥企瞄準基層,布局“互聯網+醫藥”、院邊店、DTP藥房 ★ 12大領域30個項目榜上有名,2019基層醫療創新實踐優秀案例正式頒發 ★ 智慧家庭醫生專題報告:調研工作站落地進展,解決家醫服務五大痛點,效率提升5~10倍 ★ 基層醫療項目不賺錢為什么還要投?未來可在“醫、藥、檢”上盈利 ★ 器械開始放量,13家半年采購近2000萬,93萬家基層醫療機構剛需待補 ★ 分級診療推行4年,公退民進是趨勢,通過基層醫生看公立與民營機構現狀 動脈新醫藥 ★ NIPT老兵創業,杰毅生物用基因編輯技術實現病原體自動化檢測 ★ 明星分析師創辦的這家公司,正在用數據驅動轉化醫學,服務精準醫療 ★ 過期藥和閑置藥物回收,動脈網整理了四家涉足該領域的國外企業 點擊“閱讀全文”,每天都有新發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