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題方面的問題 01 部分課題選題不夠新穎,問題導向不明,缺乏時代性 新穎的選題一般包括四類:
其中第一類最具創新性,屬于開辟新的研究領域或研究方向,甚至是創立新學科的研究項目,具有填補學術空白的價值,申報這樣的課題立項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在確立選題前應有針對性地梳理以往的立項信息和文獻資料,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復性研究。同時,通過梳理文獻資料和立項信息,還可以了解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水平和現階段的研究熱點,這對于確定研究選題與研究方向也極其重要。 02 概念不準或概念界定模糊 比如:XX利益沖突問題研究。要研究什么利益?政治利益?經濟利益?還是其他利益?這個選題就沒有詳細的說明。 03 選題太大或時間跨度太大,專家認為研究者無法駕馭 比如:明清XXX群體研究。這個選題時間跨度600年,如果沒有較為扎實的科研能力和豐富的前期成果,申報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小。 04 選題太小,涵蓋內容太少 05 選題指向不明 比如:XXX制度若干問題研究,“若干”兩字就不規范。 06 選題上缺少理論嵌入、地域嵌入、領域嵌入,不能體現申報者的比較優勢 07 選題缺少前期成果支撐 08 選題意義 對課題意義過分強調,沒選中的項目中有1/5都在強調諸如填補空白、國內獨創等; 意義過于宏觀,看不出究竟有什么具體的意義; 意義過于龐雜,僅意義一項就寫了一兩千字。 研究現狀方面的問題 09 對國內外研究現狀幾乎沒有述評 研究現狀缺少綜、梳、述、評,即簡單羅列文獻,缺少觀點梳理,重要學術流派和觀點把握不到位、不全面,對與本課題相關的國內外研究成果缺乏全面、準確、深入、簡明扼要的梳理與總結。 10 研究現狀述評不對題、不全面 沒有述評前人的研究狀況,而僅僅是介紹相關名詞概念;述評前人研究狀況時過于籠統,沒有實質性內容,僅羅列了一些書,沒有闡述其觀點與申請者本人的觀點有何不同,不能體現研究的重要性。 11 文字不夠準確精煉,表述不夠清楚明白 建議 比較好的做法是對國內外同領域中的代表作都有所提及,對其觀點都有所述評。學術研究主要包括學術積累與學術創新。要進行學術創新,做好學術積累工作是基礎。所謂學術積累,就是要把握本課題在國內外學術界的最新研究進展,要對相關的研究成果及其得失進行全面、準確、深入、具體和簡明的清理與總結以及評價。只有這樣,才能使你的課題論證最終高于國內外學術界所達到的水平,也說明你確實下了一番工夫。如果你的課題論證報告低于國內外學術界所達到的水平,你的課題被淘汰的可能性就很大。全面,體現為全面掌握國內外學術界的研究概況、進展和水平,對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所了解,即“誰在研究——研究什么——怎樣研究——何種成果——研究得失”;準確,表現為評價符合事實,恰如其分;深入,體現為能抓住問題的癥結和實質;具體,體現為提供的信息(如數字、論著等)比較具體;簡明,體現為表述具有概括性、簡潔性和明晰性。 研究內容方面的問題 12 有的提出了研究設想,有的寫到了研究思路與方法,但都沒有明確具體的研究觀點;主要觀點不鮮明、不突出,總結不到位 13 研究定位不準: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還是綜合研究? 如果是基礎性研究,應主要在開拓性和原創性上下工夫;如果是應用研究,應在針對性、實證性和對策性上下工夫,應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如果是綜合研究,應在學科交叉研究上下工夫。否則,整個課題的論證就可能會出現思路不清晰、用力不到位的情況。 14 研究問題不明晰 沒有弄清課題本身著重分析和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尤其是重點、難點問題,缺少問題分析和解決的論證;研究任何一個課題,都要分析和解決問題,所以,申報人應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整個課題的論證重點應放在所要分析和解決的幾個問題上。 15 研究方法不具體,沒有針對性 比如,綜合研究法、交叉研究法等就沒有針對性。要明確提出適合課題本身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取決于研究對象或研究課題本身,不同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課題,其研究方法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進行課題論證時,應提出研究本課題所要運用的具體方法,如歷史辯證法等。 16 研究角度缺乏創新 對于一個課題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學術積累的基礎上進行學術創新。學術創新首先體現為學術觀點的創新。要達到學術觀點的創新,必須研究新問題、使用新方法、運用新材料、進行新論證。由此,在進行課題論證時,要用一定的篇幅充分說明研究成果的創新價值——新領域、新問題、新方法、新材料、新觀點、新推進、新突破和新論證。 17 研究內容與題目不相關或相關度不高 18 論述不充分 課題組成員方面的問題 19 課題組成員結構層次不合理 人數太多或人數太少;合作單位超過三個,有些達到六個;地域分布太廣,現實中不易集合共同研究問題;應用研究缺少管理部門、實踐部門的人員參與。 20 有些成員的研究成果與課題不相關,不能支撐課題研究 建議 課題組成員的構成是衡量課題組綜合研究實力、能否順利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和能否產出高質量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標。在以往項目申報過程中就曾出現過選題較好、論證也不錯,但卻因課題組只有申報者一個人,或者成員綜合水平較低而未能通過的情況。所以課題組成員應注意滿足以下條件:
其他問題 21 參考文獻不權威、不規范 參考文獻不具備權威性,層次低,不全面,有疏漏,涉及新研究成果較少,有些參考文獻是較為久遠的研究專著,甚至是教材;外文資料最好用外文列出。所以,要通過各種有效方法搜集和整理研究資料,一旦遺漏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參考文獻,評審專家就可能認為你的工作做得不細致、不認真。 22 負責人沒有寫清自己具備課題研究的三個條件
23 經費預算不合理 24 學術規范性不強 如格式不規范、字體不統一等。 25 個別成員超項 26 結構安排不合理 各個板塊要合理布局,分配字數,不要超過或少于規定的字數。 27 學科歸屬不當或有偏差 28 抄襲 有些人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一些申報書,也許是同事的,也許是網絡上的,可以作為參考借鑒學習。但有些人在申報課題時,認為申報書不查重,就抱著僥幸心理,大面積抄襲別人的申報書,甚至貫徹“拿來主義”,改個題目就直接上交。要知道,評審專家都是領域的大牛,歷年評審的申報書加起來估計可以“繞地球一圈”,你抄襲的申報書,以為別人不知道,說不定評審專家早就已經看過了。一旦“犯到”專家手里,別說基金肯定申報不上,你的學術道路也就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