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時期,天子稱“王”,正妻稱“后”。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后正位宮闈,同體天王;夫人坐論婦禮;九嬪掌教四德;世婦主喪、祭、賓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寢。秦始皇統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稱號,漢朝初期,沿襲了秦時的稱號。 關于后宮,司馬遷的《史記》中收錄了許多位漢朝皇帝的女人,但是,她們大多數都成了權勢斗爭中的犧牲品。 劉邦晚年冷落了呂雉,獨寵善解人意的戚夫人。劉邦駕崩后,妒火中燒的呂雉將戚夫人軟禁在冷宮,命人剃掉了她的秀發,用鐵索拴住她的脖子,還給戚夫人換上囚犯的紅衣。在殺掉了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后,呂雉更是將戚夫人削成“人彘”,丟在茅坑中示人,以此為樂。 劉徹與陳阿嬌的故事人盡皆知,但事實是殘酷的,劉徹對陳阿嬌的愛情僅停留在童年階段,成年后的漢武帝與陳皇后關系冷淡,十分不睦。陳阿嬌是大長公主的女兒,按親緣關系來看算是漢武帝劉徹的堂姐。劉徹上位時借助了大長公主的力量,所以,不得不將陳阿嬌冊立為皇后。 陳皇后嬌生慣養,盛氣凌人,她覺得劉徹的皇位全是母親賜予的,所以,不將劉徹放在眼里,平日里驕縱跋扈,讓劉徹非常頭疼。漢武帝干脆來個眼不見心不煩,不再寵幸陳皇后,每天只與衛子夫做伴,令陳皇后惱羞成怒。 在衛子夫與陳皇后的斗爭中,被劉徹厭惡的陳皇后無異于未戰先敗。最終,劉徹將陳阿嬌打入冷宮,廢去皇后之位,改立衛子夫為新皇后。衛皇后得寵后,衛氏雞犬升天,一門被漢武帝封了五個列侯,尊崇至極。 衛青、霍去病叔侄皆出身衛氏,當時衛氏在朝廷的勢力非常大,若非漢武帝英明神武,沒準會出現外戚干權的狀況。衛子夫替漢武帝產下太子劉據后,衛氏的聲望更是如日中天。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衛子夫逐漸不復往日美貌,喜新厭舊的漢武帝相中了年輕貌美的鉤弋夫人。 漢武帝非常喜歡他與鉤弋夫人生的兒子劉弗陵,衛氏逐漸失寵。后來,在一場巫蠱事件中,衛子夫與太子劉據在漢武帝心中的形象徹底崩塌,這起事件也以兩個人的死亡作為收場。此時,鉤弋夫人的兒子劉弗陵雖然只有五歲,但是,七十歲的劉徹老來得子,對劉弗陵極其寵愛。 沒過多久,漢武帝便封劉弗陵為東宮太子。誰知太子剛立,劉徹就殺掉了鉤弋夫人,這又是為什么呢?結合漢武帝的早年經歷來看,漢武帝對外戚專權忌諱莫深,年幼時姑姑與母親把持朝政的樣子如今仍歷歷在目。為了給兒子一個相對寬松的政治環境,鉤弋夫人必死! 對此,漢武帝對大臣們解釋道:“一個國家為什么會發生動亂?往往是因為皇帝的年紀太小,而他的母親母憑子貴,挾子獨斷專權。你們想想當年的呂后,就明白朕的用意了。”所以說,相比于這些貌美如花的女人,反倒是姿色平平的女人在漢宮中活得更長。 孝文帝的生母薄太后,本名薄姬,早年只是個秦地的織女。時值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起兵反秦,魏豹自立為魏王,魏媼就將自己的女兒薄姬送進魏王宮中。魏媼到許負那里看相,卜算女兒薄姬的命運,許負說:“薄姬將生下天子。” 前期,魏豹跟隨漢高祖劉邦一起攻打項羽,但是,當他聽到許負的話之后,心中獨自高興,因而,背叛了劉邦,持中立的態度,緊接著,再與項羽聯合講和打劉邦。不久之后,劉邦派曹參等人攻打,并俘虜了魏豹,把魏國改置為郡,將薄姬送進宮中織布的工房。 根據《史記》所載:當年,薄姬在織室內工作,駐軍霸上的劉邦無意間來到織室,見薄姬非常賢惠,于是,便決定將其納入后宮,不過,并沒有臨幸薄姬。結合這一階段的史實,我們能夠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劉邦娶薄姬完全是為了收買人心。 此時的劉邦剛從咸陽抽身,正需要在關中建立威信,所以,才在關中施展一系列仁政。當劉邦看到辛勤勞作的薄姬時,并非垂涎于薄姬的美貌,而是覺得娶這個女人會為自己收獲聲望,這才將其納入后宮。果不其然,迎娶了薄姬后,劉邦得到了關中百姓的支持。 薄姬與后宮中的管夫人、趙子兒交情很深,三人相處得如同姐妹一般,她們相互約定:“如果得到漢王的寵幸,一定不要忘了另外兩個姐妹。”沒過多久姿色動人的管夫人和趙子兒便被漢王臨幸了,兩人笑著對劉邦提起姐妹三人立下的誓約,劉邦這才想起后宮還有薄姬這個女人。 因劉邦心中憐憫薄姬,“是日召與幸之。”十個月后,薄姬為劉邦誕下一子,是為代王。可以說,臨幸薄姬只是劉邦臨時起意,他心中并無薄姬,所以,此后極少與薄姬相會。直到劉邦駕崩后,諸呂專權,呂雉將當年受到劉邦寵幸的所有女人全部打入冷宮。 然而,面對可憐的薄姬,呂雉卻能網開一面,讓代王接母親回到了封地,這個女人的苦日子才算熬出頭。直到鏟除諸呂后,群臣協商擁仁義的代王登基,薄姬母憑子貴被尊為了皇太后。封建社會是一個男權至上的社會,所以,漢朝后宮中的女人時刻受到皇權的主宰,令人唏噓。 參考資料: 【《史記·外戚世家》、《金屋藏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