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糠、紅薯按體積大約各一半:先將米糠用文火炒香(但不能炒焦,否則效果不好),顏色如煙絲,用塑料袋封裝起來,隨時備用。垂釣前將紅薯蒸熟,垂釣時只要 將紅薯去皮和炒香的米糠揉在一起,必要時可以適當加水,干濕度和炸 彈餌差不多。這種餌料價格便宜,制作簡便,香味撲鼻。 此餌采用手竿底釣。 入秋肥水池塘釣鯽魚用餌常見水質大體可從水的顏色區分出來,真實的水質情況則需要用專門的分析方法、儀器及國家標準來分析評判。1、肥水:顏色發綠,顏色越重水質越肥,嚴重時出現水華現象; 2、瘦水:顏色清淡、清澈,水生植物依稀可見,2-3米甚至5-6米仍能看到水底游魚; 3、渾水:水塘周圍泥土色,大多是魚兒游動攪動形成,是優良釣場; 4、污染水質:顏色偏離上述自然色,猶如水彩混合色,比如:褐色、青黑色、橘紅黃色等,有時候伴有異味(非腥味); 肥水釣場的問題是:不缺少水生物(比如:水蚤、水藻),缺氧;因此,風天、雨后出釣的效果會好于其他時機出釣,餌料宜選用清淡型餌料,微腥香、谷物香、薯香等都可考慮優先選用,當然秋季垂釣,紅蟲、蚯蚓等葷餌也是值得一試的。 晚上肥水釣鯽魚用什么餌料肥水只能用濃腥濃香餌料??梢赃m當加點小藥如冷水加豬母乳,溫水加各家的藥酒等。這樣才能聚魚。 野外釣鯽魚前你得先學會這5種技巧在黑坑塘中,里面放的一般都是養殖鯽魚。它們每天所吃的,一般都是喂養的飼料,這也使得塘中的魚兒根本不愁吃,因此對食物很挑剔,釣鯽魚時,餌料不對路,往往就會很難釣。但是在自然水域中野釣時,可就完全不同了。野塘中的鯽魚食物比匱乏,特別是冬季過后的春季里,更是食欲旺盛,對于食物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因此野釣時上魚很快。下面,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春季野釣鯽魚的一些技巧。 一、漁具選擇技巧 魚竿可選中長的手竿,軟竿硬竿都行。野塘中魚因為被釣的次數很少,警惕性沒那么高,相對好釣,釣線用得粗一點也沒有關系。野塘中的魚吞鉤相對猛烈,可選適度大小的魚鉤就行,這樣能夠大小鯽魚兼釣。可綁雙鉤。主線可用1號的,長度比魚竿多20厘米上下即可,配0.8號的子線。浮漂的要求也沒那么高,如果是常有釣者垂釣的水塘,魚吃餌比較小心,可選細尾長臺釣漂,靈敏度較高,更易抓魚訊。墜的話,選擇10克通心墜,或是卷鉛皮即可。釣靈釣鈍都是可以的。 二、釣位選擇技巧 春天釣鯽魚選擇釣位時,要選水溫比較高的地方,像水草叢中,或者日照充足的地方。這樣的地方相對的升溫快,溫度高一些,鯽魚很愛待。釣點的話,以釣1米左右的水深為佳,個別時候,在50厘米左右的水深中同樣可以釣到鯽魚。另外選釣位時,還要找那些食物豐富的地方,比如常有雞鴨游動的水域中,以及塘頭塘尾,特別是下風口處,都是不錯的位置。 三、出釣時間選擇技巧 春季垂釣鯽魚時,魚上鉤比較頻繁的時間段為中午到日落前后。這時候因為水溫有所提升,魚的活躍度高,食欲好。特別是日落前后,還會有一個覓食小高峰。氣溫較低的情況下,要選晴天的時候出釣,適合釣淺。陰天出釣時,魚一般在深坑中躲著,這時候就適合釣深。在溫度比較高時,也可以在早上上午出釣,效果也不錯。 四、餌料選擇技巧 野塘中的食物比較少,魚兒大部分時候都處于一種饑餓狀態中,因此只要餌料不是那么惹它們厭,都是很樂意吃的。比如用花生麩跟適量的饅頭攪拌,或者是用鴨飼料跟熟紅薯拌和,鯽魚都特別喜歡吃。如果能夠在里面加點腥香味,更是它們的大愛。釣鯽魚效果更是會大大提升。 除了素餌外,葷餌同樣是它們所喜歡的,像雞鴨腸、豬肝等等,野鯽都特別喜歡吃。在葷餌中,鯽魚最為喜愛的是蚯蚓和蝦肉,特別是蚯蚓,只要一被它們看到,就會前來吞鉤不停。 五、釣法選擇技巧 自然水域中的魚兒比較分散,在這樣的水域中釣鯽魚或是其他魚時,都需要進行打窩。條件允許時,最好能夠提前幾天來做,然后再每天往窩子里進行定時拋投誘餌窩料,使得魚兒將其誤認為這里有著豐富的食物,形成來此覓食的習慣。釣者可以同時多做幾個窩,當一個窩子里面的魚被釣完后,就及時補打窩料并換到另外一個窩子里接著釣,就這樣循環著作釣。拋打誘餌窩料時,一次量不可過多,每個窩子里拋入雞蛋大小的幾團就行了,太多的話,魚兒一旦吃飽,就不會再來咬鉤了。原塘中的鯽魚吞食猛烈,浮漂上以黑漂為多,緩沉和送漂情況相對少些,不過這些都是有效漂相,提竿一般就能獲魚。 冬天在肥水的自然水域釣鯽魚應該用什么餌料冬季當氣溫逐漸下降到5度以下時,鯽魚將進入冬眠期。此時的鯽魚食欲低下、行動遲緩減少以保留體能度過嚴冬。釣者此時垂釣應盡量使用小線小漂較軟的竿,若以垂釣500克以下的鯽魚為例,使用經過抗嚴寒處理過的金版五星大師高強度尼龍線(主線0.4—0.6#,子線0.15—0.4#)即可;浮漂可選用小號風行釣鯽漂,餌料應選用高蛋白餌,如:冬鯽、九一八腥版、紅蟲1#、紅蟲2#、速攻腥味版等富含紅蟲、蝦、蚯蚓等動物性的餌料,逼魚開口,提高釣效。 由于本次做釣黑坑主要釣猾口鯽魚,左老師先是配了一款淡腥餌。選用開口料為基礎餌,這款餌料的主要成分是天然谷物、氨基酸等,是一款比重大的顆粒餌,主要針對的是競技混養及黑坑的猾魚;味型餌采用狂道鯽一號,來給清淡的開口料增加一點點腥味,從而也讓開出的餌料達到淡腥的目的;然后用新四季調整狀態。
餌料配方:開口料兩杯+狂道鯽一號一杯+新四季一杯,餌水比1:0.8。做釣黑坑一般不需要打窩。而開口料中含的小米,做釣過程中沉降下來起到誘魚作用。 白餌釣猾魚: 針對黑坑猾魚除了淡腥型餌料,還可以用白餌施釣。對于白餌,其實沒有一個詳細標準的定義,但是通過它的特征,大致可以概括為,色白,成分素,味道清淡。 白餌配方:新四季一杯+池上兩杯。將兩者充分拌勻,餌水比1:1.4,然后迅速攪拌。 猾魚,尤其天氣寒冷時的黑坑猾魚,吃食不積極、吸食力不強,而白餌因著比重輕的特性,入水后入口性極佳。而且白餌基本沒有什么味道,只帶一點淡淡的薯味,所以對于警覺性很高的猾魚來說,相比較腥味香味的餌料,他們對于清淡,本味的白餌更缺乏警惕性,從而更容易吸食咬鉤。雖然釣友們喜歡用的米飯餌也具有白、素、清淡等特性,但是相比米飯餌,白餌比重更輕,霧化性更好。 釣鯽魚子線長度子線子線又被稱為腦線、子系,在線組中通過八字環和主線連接,子線被用來綁制魚鉤,垂釣不同大小的魚類所使用的子線的號數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外出垂釣最好多準備幾副子線。綁制一副線組主線和子線盡量使用同一品牌的魚線,不同品牌的魚線在拉力、線徑等各方面都會有所不同,如果使用不同品牌的魚線綁制線組在遇到大魚時可能會出現斷主線的情況發生,浮漂有可能會被拉走,這樣損失就會比較大。使用同一品牌的主線和子線綁制線組也要注意魚線號數大小的區別,主線一般比子線要粗,用細子線的目的是保證在掛底或釣到較大的魚時,保證主線不必要的拉斷及拉傷。如垂釣時使用主線為1.0號,子線可以采用0.6號或者更小的號值 ,釣組由于承受過大拉力將會斷子線而保主線及主線配件的完好。 子線特點:子線一般都是透明色,主要是為了降低魚的警覺性.衡量子線好壞的標準抗纏繞性、拉力、柔軟度、耐磨性等幾個方面。 顏色:一般透明 伸長率:可以稍大 切水性:不要求 抗卷曲:要求很好 柔軟性:要求很柔軟 耐磨性:要求一般 直接拉力和結節拉力:高,更穩定。 子線長短的優缺點:子線長度的選取是初學釣魚面臨的一個問題,主要包括短子線的特點、長子線的特點、釣鯽魚子線多長合適、釣鯉魚子線多長合適、如何根據魚情的變化選擇子線等。 首先談一下子線長短的主要優缺點: 短子線: 優點:1、靈敏 2、餌到位快。 缺點:1、提竿不中魚(容易過靈) 2、誘魚效果差 3、距鉛皮座近,子線彎曲度一般較小,魚不敢吃。 長子線: 優點:1、穩健 2、子線擺動大、誘魚好 3、距鉛皮座遠,子線彎曲度一般較大,魚敢吃。 缺點:1、矛魚掛魚情況多 2、信號傳導損失大,容易過鈍。 子線長度:1.春釣鯽魚,子線長度,20cm--25cm,因這時鯽魚越冬后,剛開始索餌,膽小但貪食,聚魚較慢,卻對活食較為敏感,在這個長度子線擺幅較大,上下鉤餌與子線間在落底前有個自然夾魚,便于魚口的吸入,故中魚率較高,適用釣法為搓餌釣底,及搓餌釣接口等。 2.夏初釣鯽,子線長度15cm--20cmm,因這時鯽魚吃口極好,只要把漂調準確,中魚率很高,且有一定速度.適用搓餌釣底或拉餌釣底 3.拉餌釣鯽,子線長度10--12cm,這時主要考慮魚的密度高,追求速度,適用釣法拉餌釣浮<中上層為主>。 4.懸墜跑鉛釣鯽,子線長度5--8cm,為了增強信號傳導及靈敏度,這時一定要采用短子線。 5.釣鯉,子線長度20--30cm,因鯉魚體較大,警惕性高,采用長子線可有效降低魚體碰線等假信號,同時中魚后,還可提高子線強度。特殊情況下垂釣鯉魚的子線長度可增加到40cm,如果在長的話,你不是很容易拋竿了。 6.滑口釣鯽,子線長度18--20cm,這時即可避開一些假信號,同時靈敏度又不至于太低。 7.釣草,子線長度25--30cm,與釣鯉相同。 8.釣鰱,子線長度25--50cm,子線擺動大,餌料霧化區域大,誘魚效果好。 還有很多情況下的子線不同長度的用法,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深水底層釣快鯽,15cm子線,淺水釣鯽12-15cm子線等等。 子線長短根據魚情確定:一、根據魚的大小情況:魚小則短;魚大則長。 二、根據魚的滑口情況:滑口則短;生口則長。 三、根據魚的咬鉤情況:速度快則短;慢則長。 四、根據魚的泳層情況:水面則短;水底則長。 五、根據池塘水深情況:水深則短;水淺則長。 六、根據池塘喂餌情況:顆粒則短;麩類則長。 七、根據池塘肥瘦情況;水肥則短;水瘦則長。 八、根據池塘走水情況:走水快則短;不走則長。 九、根據池塘餌重情況:餌料輕則短;餌重則長。 十、根據天氣(季節)情況:夏天則短;冬季則長。 主線與子線的搭配原則:進行線組搭配時,主線和子線最好都用同一個牌子的線,這樣性質比較統一。 (一)當子線小于1號時,可按下面的配對關系搭配?;臼抢υ霰兜膶P系。 子線0.4(0.105)--主線0.8(0.148) 子線0.6(0.128)--主線1.2(0.181) 子線0.8(0.148)--主線1.5(0.203) 子線1.0(0.162)--主線2.0(0.234) (二)當子線大于1.2號時,子線的拉力大,增倍的基數也大,所以就不一定要按上面的配對關系了,比如采用1.2-2.0,1.5-2.5,2.0-3.0的對應關系。因為主線的拉力雖然沒有增倍,但拉力絕對值已足夠大,夠用了。 小型魚:龐皮、餐條、瓜子鯽魚 大線0.4-0.8號 子線0.2-0.4號 三兩以下鯽魚 大線0.4-1號 子線0.2-0.4號 三兩到半斤鯽魚 大線1-1.2號 子線0.4-0.6號 半斤以上鯽魚 大線1.2-1.5號 子線0.4-0.8號 一到三斤鯉魚 大線1.2-2.0號 子線0.6-1.2號 三斤以上鯉魚 大線1.5-2.0號 子線0.8-1.5號 五斤以上鯉魚 大線2.0-3.0號 子線1.0-2.0號 一般魚情使用以上線組搭配即可應對,遇到特殊魚情,需要特殊對待,有些初學釣魚愛好者喜歡用粗線組,使用粗線組在靈敏度方面很下降很多,如果線組過粗還容易造成斷竿。 選擇子線技巧:選擇子線要綜合考慮釣法、上魚速度和氣溫等因素,若是直接飛魚上岸,可以用軟而有韌勁的;上魚速度達到一小時50尾,不妨選擇硬一點的;冬天和釣滑口魚應該是越細越軟越好。釣浮、釣半水,子線硬一點擺幅更大,若是拉餌釣浮,子線軟硬就更要重視。子線長度在懸墜釣法剛剛傳入的時候,通稱“長腦線”,從20厘米到30厘米,感覺是長比短優,理由是長了擺幅大。但競技釣魚的實踐否定了這一點,長是有限度的,并非是越長越好。確定子線長度的通則是:魚從小到大,子線由短到長。魚小,子線可以短一點,10-12厘米左右就可以了。魚大,子線適當長些,從20-30厘米,應視魚的食相而定。子線太軟,大魚沖過來,其產生的水流水壓變化就會引起線晃動,浮標出現細微信號,判斷是小魚,錯了;是大魚,有信號并不代表餌已入口。一段時間內魚咬鉤很快,鉤下去就有魚咬,在高密度魚情中搶速度,子線不妨短些,短了可以避免一些模棱兩可的信號,兩餌迅速到位有益于獲得魚訊規律。另外,揚竿后抓線脫魚是短子線優于長子線,短,抓得準,脫鉤快;反之,抓不準,魚帶著子線蹦跳,突然脫鉤了,還會造成子線纏繞。釣大魚或釣咬鉤頻率不高的魚,子線宜長,以動態和擺幅產生爭餌效應,是釣技的需要。 串鉤垂釣子線長短:海竿用串鉤時,其腦線也有長短之分,在一般情況下腦線長6~8厘米。如腦線過長,易與連接線發生纏繞。如釣鯉、鯽等底層魚,由于串鉤長,后面的鉤子在釣線的牽引下串鉤是斜插于水底,后面的鉤子著不了底,影響上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將竿支低一些,釣線也不要繃得太緊。拴這種釣底的串鉤還可采取腦線前短后長的方法,如最前面的鉤腦線長6厘米,后面的鉤,每個較前鉤都加長2厘米使之成為一串梯狀鉤,正好嵌入水底與釣線這個夾角區,每個鉤子都能著底。 用海竿配單、雙鉤釣底,如用空心活墜,為求反應靈敏,腦線可短一些,如6~12厘米,若用懸墜,腦線長一些為好,漂、墜匹配合適,墜子不易沉底,靈敏度極佳。 傳統釣子線長短:使用手竿的傳統釣法,大都是采用5厘米左右的多股軟線為腦線,調漂時大多調為“擦底墜”,即墜子輕輕貼于水底,只要鉤、餌稍有動靜,墜、漂就有反應,甚為靈敏。如用雙鉤,多組裝成“扁擔鉤”,用鉛片或小塑料管為扁擔,長約4~6厘米,釣線從兩端伸出,不會纏繞,而且反應亦很靈敏。 子線與八字環的綁法:釣魚人都知道子線的重要作用,但是新手釣魚人剛開始釣魚的時候,不太注意子線的長度、粗細以及兩鉤之間的距離,直接去漁具店買成品的子線使用。但是釣的次數多了,釣魚人的經驗就豐富了,知道成品魚線逐漸的滿足不了需求了,接下來釣魚人就會自己研究子線的長度、粗細以及鉤距對釣魚的效果影響,然后著急動手綁子線。 那么野釣鯽魚的子線多長合適呢?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下不同魚情子線的最佳長度,以及線號和鉤距之間的合理搭配。子線的長度是需要根據魚情、天氣、對象魚等多種因素決定的,不同的魚情、不同的釣法對子線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下面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一下。 一、釣小魚時 野釣小鯽魚或池釣小鯽魚的時候,魚情相對較快需要釣魚人們拋竿頻率高一些,魚餌進入手中后到位要求要快,這時候子線不用太長,8至15厘米最為合適。因為子線過長后,子線下擺誘魚的時間會增加。浮漂選擇硬尾細長身的,這樣可以提高信號的靈敏度和到底的速度。 二、釣中大型魚時 釣中、大鯽魚時,由于魚兒的經驗豐富,比較狡猾,覓食也相對謹慎,所以比較適合較長的子線。 比如野釣大型鯽魚單根子線長度最好控制在15至20厘米,線號為0.4至0.6號; 黑坑釣一斤左右的鯽魚時單根子線最好控制在20至40厘米之間,線號為0.6至0.8; 而喜歡飛魚的釣友需要加大子線的線號。只有子線長度較長時,才能使餌料霧化誘魚的過程加長,對釣大鯽魚非常有幫助。 三、秋冬早春釣鯽魚時 秋冬早春釣鯽魚時子線最好選擇在15至20厘米左右,因為氣溫低鯽魚不是很活躍,魚兒的吃口輕。但是春末和夏季釣鯽魚時,因為氣溫高,魚兒的吃口比較明顯,所以子線長度在10至15厘米左右比較好。 不同情況下野釣鯽魚,子線的長度也要有所不同喲釣魚道行高的人會注重釣魚的每一個細節,其中子線的長短也嚴重影響著釣魚的最終魚獲。 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子線的3大正確用法。 一、釣小魚時需要多長的子線? 野釣小鯽魚或池釣小鯽魚的時候,魚情相對較快需要釣魚人們拋竿頻率高一些,魚餌進入手中后到位要求要快,這時候子線不用太長,8至15厘米最為合適。 因為子線過長后,子線下擺誘魚的時間會增加。浮漂選擇硬尾細長身的,這樣可以提高信號的靈敏度和到底的速度。 二、釣中大型魚時需要多長的子線? 釣中、大鯽魚時,由于魚兒的經驗豐富,比較狡猾,覓食也相對謹慎,所以比較適合較長的子線。 比如野釣大型鯽魚單根子線長度最好控制在15至20厘米,線號為0.4至0.6號;黑坑釣一斤左右的鯽魚時單根子線最好控制在20至40厘米之間,線號為0.6至0.8。 而喜歡飛魚的釣友需要加大子線的線號。只有子線長度較長時,才能使餌料霧化誘魚的過程加長,對釣大鯽魚非常有幫助。 三、秋冬早春釣鯽魚時需要多長的子線? 秋冬早春釣鯽魚時子線最好選擇在15至20厘米左右,因為氣溫低鯽魚不是很活躍,魚兒的吃口輕。 但是春末和夏季釣鯽魚時,因為氣溫高,魚兒的吃口比較明顯,所以子線長度在10至15厘米左右比較好。 春未初夏的釣大鯽找位體會 谷雨"已到,春天的最后一個節氣。意味著氣溫升高,降水量增多,空氣濕度也隨之增加,溫差的變化也會更大。同時,春夏之期也預示著夜釣模式的開啟。作為我們喜釣魚的眾釣友們來講。在這個春未初夏之時,擺在面前的是:外出垂釣該怎么選擇釣位呢?今閑之時,和平臺上的眾釣友們相互切搓分享一下,關于這階段選釣位的體會。目的就是能幫助到眾釣友們,選好位釣好魚,享受愉悅的釣魚樂趣。俗話說:一人強一只羊,團隊強才是強。如有寫的不妥之處,望包涵了! 首先: 先得了解下大鯽魚在這個階段的習性。隨著氣溫一天天的逐步升高。溫度溫差水溫也多變,而魚情同樣變化復雜。想要有收獲,就得多了解掌握大鯽魚的習食性。大鯽魚有三趨即:趨食、趨溫、趨氧。意俗:在不同的季節和時段中都有主與次的區分。例如:秋季鯽魚以趨食加主,因為要為過冬而儲存自身脂肪。冬季鯽魚以趨溫為依據而喜躲藏在深水處不活動或少動。春未夏季鯽魚主要以趨氧為主。炎熱之天溶氧量的高與低區域,也是魚密度的區分。同時,大鯽魚還有兩個愛好即:逆時針的巡游與逆時而上的習性。掌握了這“三趨”,以此為找釣位的參考標準,就能提醒我們眾釣友,依季節變化而如何尋找適合的釣位。那怎樣來運用呢?
其次: 在春未初夏之際選釣位。首先的根據大鯽的“三趨"習性。釣1一2米左右的水深,那就得找南岸或著背陰處。最佳是水底是深淺交界處。但釣點環境要安靜。岸邊地形是凹處且有樹草最好?;蛘吖馑婢瓦x底部坑洼雜物復雜以及有斜坡小陡坎之處。又或者選草邊和下風口之地。講個實例:我前天釣大鯽。原坐北朝南且水域水深較比南面深30公分,又是個小洄灣的光水面。應講釣點不錯??墒轻灹艘粋€半小時釣況差,但水底確有魚腥泡,細看不是大鯽的,應屬草魚的(后了解確實)。那么有大魚在,鯽魚是不敢入窩點的。立馬換位南面。南面的后背是大樟樹與小樹叢,左岸邊有草且又是離進水口30米處,屬小弧型地點,右邊25米處是橋洞出水口,并且流水相當的緩。釣點的水底坑洼有凹不平,拋竿稍偏點就會變釣目。判斷此點溶氧量充足,也是大鯽喜呆之地。再搭配了對口的窩餌(餌比重偏輕)和抓口技巧,就爆護了。因此,釣位選擇相當重要,要從季節、溫度、溫差、風向風力、水情、魚情等多方面的來綜合考慮判定擇選。千萬不能死套硬搬的,根據實際的釣場地形,靈活運用的選釣點。
再次: 隨著夏季溫度逐步的提高時,淺水處的作釣就不宜了,夜釣是可行的。因,白天淺水處的日照使水溫過高,而深水處的水溫適合大鯽魚。所以,大鯽魚都匯集到深水地。這點與冬季正好可相提并論。建議白天釣深水宜,釣二頭的時間為佳(一早一晚)。在就是夏季釣大鯽魚,實話實說,隨著酷熱也很難釣了。選擇的天氣最好是連續的久睛后的陰雨天,或者反之,即連續陰雨天后的睛天。我們在用餌窩這塊,隨著氣溫升高,也必須把味型降下來。根據我這區域,覺得淡香的谷物味型餌適合魚口。至于調釣?我一般會據水底的整體情況去調漂。釣目就根據實際的抓口去調整。什么靈與頓的全不去考慮它。只要中魚為12點方向為判斷準則。 建議:當前汛期巳到,希望眾釣友們以下幾天氣不要出釣:①.雷陣雨前的悶熱天氣;②.冷空氣南下,氣溫聚降的天氣;③大風大雨的天氣;④.酷暑高溫的天氣;⑤大霧密布的低氣壓天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