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快樂書法營 2019-03-10 17:17:23 筆畫越少,越簡單的字,越難寫。這是學習書法朋友們的共同體會。 比如“人”字,“入”字,只有兩筆,但要寫的好,寫的“到位”,寫出“味道”,古代的書法大家,最少也得用四招。 請列位看官往下看看,歷代書法大家都用那四招,寫好“人”字和“入”字的。看過了,記住了,自己寫就不難了。 1.收放對比 “人”字兩畫,“入”字兩畫,都可收可放,沒有一定之規。 王獻之 蘇軾 趙孟頫 歐陽詢 蘇軾 趙孟頫 董其昌 2.曲直對比 曲直對比關系,幅度的大小有所不同,但以左直右曲為主。 也有例外,如最后的董其昌的“入”字,是右直左曲。 王羲之 蘇軾 ![]() 米芾 ![]() 趙孟頫 ![]() 王羲之 ![]() 董其昌 ![]() 趙孟頫 ![]() 董其昌 3.落點不平 “人”,“入”兩個字的收筆位置,基本上都不在水平線上。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奇為正。” 一個“必”字,說透了行書結構與造型的根本原則,就是必須“以奇為正”。 即使只有兩筆的字,也不例外。看看本文其他條目列舉的所有字例,幾乎都是如此。 董其昌老師不但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干的。 ![]() 王羲之 ![]() 米芾 ![]() 蔡襄 ![]() 趙孟頫 ![]() 王羲之 ![]() 米芾 ![]() 董其昌 ![]() 董其昌 4.連接位置 “三分之一,靠邊線”。是行書的筆畫與筆畫之間連接的普遍規律。即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連接位置,不在上一筆的正中,而基本上都在其三分之一處。 啟功先生說的“黃金分割率”,在行書結構與造型中,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連接,偏旁部首與偏旁部首之間的組合搭配,無處不在,無所不用。 “快樂書法營”有關行書結構與造型方面的前幾期文章,有這方面的說明。有興趣的朋友請關注一下,方便查看。 ![]() 王獻之 ![]() 米芾 ![]() 趙孟頫 ![]() 趙孟頫 ![]() 王羲之 ![]() 蘇軾 ![]() 趙孟頫 ![]() 趙孟頫 “快樂書法營”將持續推出有關行書結構與造型技法技巧方面的文章,與喜歡書法的朋友們分享。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兼討論。 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