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宋富盛著名書法家,筆名默墨。1945年生于山西長治。1968年畢業于山西大學藝術系美術專業、編審。曾任山西人民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五屆理事,山西省書法家協會第五屆副主席,山西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第一屆主席、第二屆名譽主席。現為山西省名人書畫院院長,山西省書法家協會顧問,山西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太原師范學院客座教授。書法作品曾參加國際性、全國性大展及重大紀念、慶典活動專題書法展,被中國美術館等多家博物館、紀念館、碑林、碑廊收藏、勒石。傳略收錄于《中國書法家辭典》、《中國古今書家辭典》等多部典籍。2009年被中國書法家協會評為“中國書法進萬家活動”先進個人。 在宋先生書房聽音樂 介子平 宋先生宋富盛,前輩書家也。自謂上黨東漢人,東漢者,長治縣某村莊也。 宋先生的大字書法,無論是草中帶行,還是行中夾草,均有剛猛肯定、奔騰不羈之氣勢,郁勃開闊、一氣呵成之謀篇,映帶纏繞、盤亙逶迤里,虛實已然,轉折起伏、勾連揖讓間,韻味自生。忽爾興酣墨飽,潤濕成暈,忽爾端莊工細,橫風斜雨,忽爾穿插錯落,因低疊字,那一陣舒緩款延,似清風徐徐,又一陣兔起鳧舉,若瀉流湍湍,慢條斯理、急轉直下中的節奏,不是音樂又是什么,不是天籟又是什么。 宋先生書房中靜謐寂穆的只有筆走蛇時,紙端方有些許草動枝搖,但隨著游行于信筆,沉著于案頭,頓時絲竹管弦繞梁,鑼鼓鐘磬破陣。數句一組,字字連綿,字跡若走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墨跡由濃到淡,由濕到枯,一蘸之下,換氣稍頓,那便是一個樂章。長短不一,疏密有致,或蓄或放,或緊或松,每個音符皆生動,每節韻律均淋漓。線條、墨色、結字、章法,各種視覺因素協調尺丈間,卻不囿絆格式,不拘泥法度,樂隊指揮般即令合拍于譜,又讓其各顯音質。這是宋先生的本事。 書法是宋先生表達情感、闡釋內心最直截了當的方式,也是其活動筋骨、攝生養性的主項。佇立案端,懸肘揮豪,雖是慢功,卻貴在經久,鍛煉身體如此,磨礪書法亦然。一支羊毫長鋒,竟能在他的手中入木三分,瞬間千鈞,這般力透紙背的效用,如何不是經年累月功夫所致。 看似跌宕多姿,一任圓轉,卻筆力內含,體勢嚴謹,仔細研讀,還會有粗而能銳、纖而能拙的發現,這樣的特點與宋先生早年摹寫傅山作品不無干系。傅青主“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的美學格調已不自覺貫穿其周身,不經意浮泛于豪端。所謂“四寧”,應釋為真純不羈、虛靜通明、大樸不雕、串性而生、拙則入占、巧則趨邪也。 宋先生雖有過任職出版單位社長的經歷,卻有著不事張揚,處世無爭的大隱涵養。這一點從其入手時的狂蹈大方,收筆時的古逸松動,似有所悟。賦閑在家后,其更是埋頭書本,琢磨字畫,這樣的心境可謂是傅山“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之說的另一類詮詁。宋先生筆下常寫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海為龍世界,云是鶴家鄉”,恰是其襟度胸懷的曠達流露。 連綿大草,信手往還,卓然高蹈,一派天機。原來,音樂也可在無聲界域響徹,在黑白空間和旋。飛白處的攝人心魄,積墨處的平正圓潤,縱勢時的狹長如扦,橫勢時的因機賦形,正是宋先生奏出的《梅花三弄》、《陽關三疊》、是筆管演繹的《二泉映月》、《十面埋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