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療法可有效治療多種癌癥。但與其他治療方法一樣,它常常會引起副作用。每個人的反應都有所不同。這取決于癌癥的類型、位置、放射治療劑量和患者本身的健康狀況。 放射治療是一種局部治療,因此這意味著它只影響腫瘤所在的局部身體區域。例如,人們通常不會因放射治療而掉頭發,除非是對頭部的放射治療。 頭部和頸部放療副作用: 口干 口腔和牙齦瘡 吞咽困難 下顎僵硬 惡心 脫發 淋巴水腫 牙齒腐爛 顱內高壓 胸部放療副作用: 吞咽困難 呼吸急促 乳房或乳頭疼痛 肩部僵硬 放射性食道炎 放射性肺炎:咳嗽,發燒,胸悶(2周-6個月發生) 肺性纖維化 胃和腹部放療副作用: 惡心和嘔吐 腹瀉 盆腔放療副作用: 腹瀉 直腸出血 尿失禁 膀胱刺激 此外,男性和女性盆腔放療可能有不同的癥狀。 男性的潛在副作用包括: 性問題,如勃起功能障礙,無法勃起或維持勃起 精子數量減少,活動減少,影響生育能力 女性的潛在副作用包括: 月經的變化,如月經停止 更年期的癥狀,如陰道瘙癢,灼熱和干燥 懷孕困難或不孕? 為什么放射治療會引起副作用? 高劑量的放射線照射能破壞癌細胞,副作用來自放射線對治療區域附近的健康細胞和組織的損害。放射治療的重大進展使其更加精確,也減少了副作用的發生概率。 有些人接受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很少,甚至沒有。而其他人可能會經歷嚴重的副作用。 對放射療法的反應通常在治療的第二周或第三周開始,可能在最后一次治療后持續數周。 如何預防或治療副作放療用? 1、惡心 惡心嘔吐是由于放療引起胃腸功能紊亂。 出現癥狀時臥床休息,多飲水,少吃多餐,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也可口服維生素B6、滅吐靈等藥物。食欲不振可服用開胃藥或開胃食物如山楂等。 2、白細胞降低 放療時骨髓內的造血細胞的分裂繁殖受到抑制,導致白細胞、血小板下降,晚期出現貧血的癥狀。 如果出現白細胞<3×10^9/L,血小板<70×10^9/L時應暫停放療,升血細胞治療、血象后再開始治療。放療期間每周應檢查血象1次。 白細胞太低時,可用升白藥(物鯊肝醇、利血生、維生素B4)或升白針;出現嚴重貧血癥狀可考慮成分輸血或新鮮全血輸血。 3、脫發 由于放射的高能射線穿透力較強,可以完全穿透人的頭顱。只要照射區域有頭發,達到一定劑量就會引起脫發。 不過放療引起的脫發只是暫時的,之后還會再長出來,但每個人長出頭發的時間不同,在此期間,若介意脫發的患者可佩帶假發或帽子。 4、皮膚問題 接受放射治療的一些人會出現皮膚干燥、瘙癢、起泡或脫皮。這些副作用取決于身體的哪個部位接受放射治療。治療結束后幾周,皮膚問題通常會消失。 放療期間應穿寬松、棉質的貼身衣服,避免碰到放療部位。 如果皮膚損傷成為嚴重問題,如破潰局部可涂些濕潤灼傷膏,局部噴霧,并暫停放療。再嚴重的,醫生可能需要改變治療計劃。 5、渾身反應 放療患者可能會一直感到疲倦或疲憊。疲勞程度通常取決于治療計劃。例如,放療聯合化療可能會導致更多疲勞。 表現為一系列的功能紊亂與失調,如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身體衰弱,困倦,惡心嘔吐,食后脹滿等,輕微者可不做處理,重者應及時治療,結合中醫中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保持適量的體力活動可以幫助緩解與癌癥相關的疲勞;控制壓力和治療抑郁和焦慮往往可以減輕疲勞,多聽舒緩的音樂、冥想或者瑜伽等;提高睡眠質量,按時入睡,一個均衡的飲食可以幫助消除疲勞。 6、黏膜反應 少見,表現為口腔黏膜紅腫、紅斑、充血,分泌物減少。口干,稍痛,進食略少。 此期應留意保持口腔清潔,飯后用軟毛刷雙氟牙膏刷牙,應進軟食,勿食過冷、過硬、過熱食物,禁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酒,可服用清熱解毒類藥物,如牛黃解毒片、六神丸等。 7、放射性肺炎 一旦發現放射性肺炎,應立即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控制炎癥。急性期可用潑尼松(強的松)(每天每公斤體重1mg),待癥狀消失后逐漸減量,療程視病情而定,一般不少于6周。 伴細菌感染,選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支持療法可聯合中醫以及止咳,解熱藥的輔助治療。 8、放射性食管炎 常見于放療后1周或數周內出現,放射線對食管黏膜產生損傷后,患者進食時可伴咽喉疼痛、燒灼感、吞咽不適,尤其在進食刺激性食物時,可引起明顯的上述癥狀,一般癥狀較輕,多不影響治療繼續進行。
9、長期副作用 治療后大多數副作用會消失。但是有些人會持續存在,反復發生,這些被稱為后期效應。有可能會誘發第二種癌癥的發展,這是一種新型癌癥,由于最初的放射治療而引起的。這種后期影響的風險很低,并且風險通常小于治療原發性癌癥的益處。 對抗放療長期副作用需要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患者自身抗病能力。免疫力得到穩定后,機體有一個好的抵抗力,才能更好的去對抗放療帶來的長期副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