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之所以能千古傳承,就是因為在浩如煙波的歷史長河中,各有千秋!毛主席曾經對文藝界說過:“文化藝術要做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苯裉欤覀兓仡^來看,這句話依然有其深刻內涵。作為文化藝術的書法,也應該有其強大的生命力,在藝術的園囿里爭奇斗艷。
我一直秉承這樣一個觀念:真正的書法藝術應該有自己的個性特點,而不是千人一面。正如,我們不看碑帖封面,只要打開內頁,看到里面的字體,就能猜到誰的作品。歐陽詢有他獨特的書法特點,后人如何模仿也難以出其右,趙孟有趙體的藝術特征,后來者也難以寫出以假亂真之作。
第一、書法需要臨帖,但不能循規滔距 學習書法,嚴格來說,是要臨摹碑帖,學習古人的書法技藝,傳承書法精髓。但是也不能唯碑帖是瞻,而不敢越雷池半步。如果總是把自己的藝術創作自閉于某某書法的“法則”內,就很難開拓自己的書法藝術。講得通俗一點就是,你寫得再認真,看起來還是像某某人的字。古往今來,凡是在書畫藝術界,出類拔萃的藝術家,都有其獨特的個人藝術修養。比如,啟功先生的書法,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還有于右任前輩的書法,他們的字體一看就很熟悉,那就是他的字!
第二、書法藝術有個性不等于肆意揮灑 眼下,有些小有名氣的書法大師,在自己的屬地(比如某地書法協會副會長)和圈內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肆意踐踏書法藝術的原創法則,寫起字來,張牙舞爪,龍飛鳳舞,橫不像橫,撇不像撇,不斷顛覆中國傳統文字構造的基礎法則。這樣的書法藝術,群眾叫做“丑書”,因為脫離了書法藝術的美學范疇。而真正的書法獨創藝術,給人看起來不但有古人風韻,但又融入鮮明的個性特征,顯得灑脫而俊逸,豪放而練達,看起來讓人精神振奮。
第三、真正的書法家應該是一專多能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書法藝術博大精深,門派林立,但是不管哪一派,都逃不出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這幾大類的范疇。所以,真正的書法家,他一定是一專多能,起碼能寫兩種以上的書體,尤其以其中某一種書體見長。比如,歐陽詢,他就是個多面手!唐代的著名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其《書斷》中談到:“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于古人,擾龍蛇戰斗之象,云霧輕籠之勢,幾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書,出于太令,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于智永,潤色寡于虞世南。其草書迭蕩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于清之致。”可見,歐陽詢他不但是楷書聞名于世,其他書體也精通。還有宋元時期大名鼎鼎的書法家趙孟,也是一專多能。他博學多才,能詩善文,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了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并稱“楷書四大家”。
而我們今天,有些人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卻停滯在千人一面的書法機械“繪圖”上,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