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小學時期成績經常考雙百,然而到了初中,高中時期開始“銷聲匿跡”,沒有了昔日的輝煌,有的連高中都沒上。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律?因為習慣,小學成績好的孩子不一定就有好的習慣,沒有好習慣,后勁不足,自然就跟不上了。 一位教學十幾年的班主任說,小學重習慣,初中重態度,高中重能力。 所以,你家有孩子上小學的,培養習慣才是關鍵。 小學成績好不代表一直好我家親戚中有不少的小孩,成績都是前三名,經常拿獎狀,換作別的家長早就開始夸人模式了,而我只是冷靜地看待。 我甚至能從他們日常的學習習慣中看出他到了初中后的場景,習慣是關鍵。 小學應該重視的是習慣而不是成績,因為只有小學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一直保持后勁,不被別人甩在后面。 小學的內容非常簡單,都是重復性的;只要平時多練習,即使是習慣不好的學生,也能考個不錯的成績,而有習慣的學生的成績本身也不錯。 于是,從小學成績來看孩子今后的學習生涯是非常不準確的,要從習慣來看。 我依稀記得我小學的同學,他們比我聰明,考的比我好,但唯一的差別是,他們放學就去玩,作業放在最后才做,而我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寫作業,然后再去玩。后來,他們中有的人沒上初中了,即使初中成績好的,到了高中也不行,沒考上大學;而我由于足夠自覺,高中開始發力,經常拿第一名,考上了不錯的大學。現在我才明白,學習習慣是多么地重要,決定了我的一生。 那些小學成績好的學生到了初中或者高中沒有了后勁,往往是沒有好習慣的,他們放學后都是去玩游戲,看電視,作業也是家長被催著做的。 為什么家長沒有培養孩子習慣的意識呢?很大的原因是沒有認識到習慣對孩子的重要性,再者就是孩子考的不錯,說明他聰明,可以不用多操心。 所以,很多孩子因此而延誤了養成好習慣的時期。 習慣比成績重要的多小學的內容很簡單,基本孩子都能考個好成績;而到了初中,高中,難度越來越高,任務越來越重,再用小學的學習態度來肯定不行,那什么來發力呢?習慣! 因為一個好的習慣,能夠事半功倍。 例如記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善于記筆記的孩子把所有的知識點已經爛熟于心,課后再復習下,形成了長期記憶;而憑借腦子記的知識點,很容易忘記。 課前復習,即使不能完全理解一篇課文,但是孩子有個大概的了解,課上只要記住幾個關鍵的知識點,是不是比那些沒預習的孩子更有效率呢? 就拿最基本的寫字來說,你寫字的姿勢就已經能看出你對學習的熱情,只有敬畏心,才能認真對待。 習慣就是把平時微不足道的事情做好,積少成多,到了最后就會散發出巨大的能量。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小學養成了好習慣,才能認真對待學習。 小學的關鍵是習慣不管你孩子小學的成績好不好,都不要緊,只要他有個好的學習習慣,就不怕追不上。 我想起了第十名效應,據很多小學老師總結,小學成績在第十名左右的學生,往往會后來者居上,為什么呢?第一,習慣好;第二,心態好。 小學是為孩子整個學習生涯打基礎的時期,尤其是一年級,可塑性強,成效好,最容易養成好的習慣;如果錯過了小學時期,就不太有希望能及時挽救了,因為初中期,孩子會有叛逆的現象。 那小學要養成哪些習慣呢?如下: 1、課前預習 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讓孩子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認真聽講 有的孩子愛動,愛講話,開小差,分不清主次,長期以往,就養成了不愛聽講的壞習慣。 所以家長和老師要努力糾正孩子的小毛病,讓他明白主次關系。 3、檢查作業 做完作業后,檢查一遍,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也能鞏固知識點。 家長要陪著孩子一起檢查,畢竟孩子的能力有限。 4、收拾書本 自己收拾書本,可以回想有沒有作業沒完成,書本是否帶齊,老師要上課時,能夠快速地拿出來。 5、寫字姿勢 寫字也很關鍵,小學只是起點,不要因為寫字姿勢不好導致視力下降,早早地帶起了眼鏡。 而且字寫的好,能夠得到老師的青睞。 看完這篇文章,你知道該怎么做了吧? |
|
來自: wenxuefeng360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