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評論年華的‘情感始源假想論’系列文,雖然這樣的假想文有著太多,但如果你喜歡這里的設想與段落,歡迎關注作者閱讀更多。上一篇“情質,情感始源假想論,你怎么理解情感就會怎樣看待世界”說的是情質,這篇說的是情質的流態。 很多事物都在運動而變化著,運動即是變化的常識適用于各類物質事物,但鮮有人聯想到心理上的活動也適用于此,這種心理上運動而變化著的產生,這里稱之為流態。 流態的產生自然而然,任何人任何的幻想、想象、情緒都不可能于片段定格,任何的心理活動都在時時刻刻處于變化。這種司空見慣大白于天的現象似乎并不必要人們留意,但在物質上的整體觀察,人們通常留意正在運動或即將運動的事物,以而局部把握全局。而在心理上,這種類似的邏輯同樣可以適用。 心理上的運動似乎不需要任何的動力,僅是以為會有很多動力會將運動改變,這樣的說法似乎可以被姑且認同,但第一段第二句的常識卻會有些揶揄,所以這里并不思慮心理上動因,動能這類深邃的事物。 心理活動或者說心理上的流態多種多樣,但無非是情緒夾雜著記憶,思想裹挾著動機,并非是有著復雜與紛亂。復雜與紛亂也只能在動態中活躍,至簡單到寂滅,由飄忽到定格,而在定格的瞬間,在心里活動的流態又是處于怎樣的狀態? 對于所謂的定格,在心理流態上,定格或是記憶的想起,或是情緒的穩定,或是思想的創新,或是概念的形成,雖然可例拘于多種多樣,但這里并不會跳出原有的思維,只會在情質的范圍之內片面的探討。情質的流態或者思想與概念的形成、流向及定格,其也是心理活動的一種。情質流態與概念看似并沒有什么干系,但這里認為兩者有著必要的聯系,這一聯系即: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邏輯或思想的灌輸或萌生,而是某一情質的坐標由認知認識,這一情質的流態由思維補充,整體定格于一念的形成。 當然,這些好像并不關乎于流態,但‘流’或可以用‘勢’的概念代替,因為情質流態的字意是:情緒或情感的現狀和走向,以及走向的規律和方向。而那些概念與觀念或正是水經流的河床,光照射得鏡子,不一樣的規整與改變皆因于它們。譬如在觀眾看來,妻子受到欺負時丈夫應該出手還擊維護,耄耋無理取鬧時青年應該退避忍讓……這些所謂的‘應該’不少是源于觀念,或者更多的只是因為常見、司空見慣下形成的概念,這些就如條框或者說規則,規定著流態原本的走向。 而這些規框、也可以稱為概念的事物,就是流態的節點,里程碑,路口,流態可能可以任意的流動,但遇到這些路口就會有著流向的選擇,自然而然的做出應激性的舉動。 而且,任何的情質流態反應到人的心里都會得到相對應的情質流態,而所謂的相對應不會單指一種,這些所謂的相對應而產生的情質流態的不盡相同,是否是第一個節點、里程碑、路口的原因?所以才有了那些所謂的‘應該’在一些人看來本就如此,應該如此,在沒有這一概念或概念模糊的人心里就會減少了這個‘應該’,甚至渾然不覺。當然,這里并不是提倡概念的應該形成,就如‘才以困志,但也達人’這句意思,概念雖然”達人”,但卻也是種條框,從來對一方面有才能的人,不情愿從事另外的某些職業或者厭惡當前的狀態,這種所謂的‘慣性’在心理流態上一樣適應。 以上觀點都是假想,僅僅是生活感言,你有更好的想法嗎,可以在評論區留下意見,如果喜歡,可以轉發、享給,關注作者賬號閱讀更多。 |
|
來自: 平易年華 > 《情感始源假想論系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