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像是“測試你和對方關系究竟有多好”的一種工具,我們從中能知道誰才是那個更重要的人。 比如說: 你跟一個人分享生活,交換心情,但是未必就能收到他的回復。 你偶爾的牢騷抱怨,想要獲取安慰,但別人可能選擇視而不見。 你天天抱著手機等一個人的消息,迅速給他秒回,但是他的回復,對你是一個輪回。 你以為他是忙著顧不上你,其實他就是不在意你。 你一定遇見過這樣的微信好友吧,和他聊天,回與不回完全看他心情。 他高興時給你聊兩句,不開心了壓根不理你。 求你的時候你就是大爺,你想讓他幫忙,他迅速消失。 你在這段感情里只有等待,而他擁有足夠的主導權。 阿朵和她男神就是這樣,對方經常回了上句沒下句,聊著聊著就不見了,對她的態度忽冷忽熱。 阿朵有好幾次都捧著手機等到半夜,隔五分鐘就拿起手機看有沒有他的消息。 有一次她忍不住問男生“你去干嘛了啊?” 他說:“我忙著呢。” 其實“沒時間”只是“不想理你”的借口。 現在的人誰不是24小時都拿著手機,回個消息一兩分鐘的事兒,說到底就是對你不在乎。 心里有你的人會主動找你,不是把你當成打發無聊和排遣寂寞的工具。 他會記住你的喜好,逗你開心。 在你需要他的時候陪伴你,幫你出謀劃策,盡其所能的幫助你。 即使馬上世界末日,他也會給你回個消息讓你安心。 而心里沒你的人,才不會在意你是不是又在守著手機屏幕苦苦的等待。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一個不在乎你的人身上。 微信里總有那么一些人,你給他發消息,他從不回復,就像你不曾發過一樣。 前兩天同事跟我吐槽: “我給好朋友發微信想約出來敘敘舊,沒想到對方像沒收到一樣,完全不搭理。我還在擔心他是沒看見或者是出了什么事,可我轉眼就看見他在朋友圈給人點贊互動。” 打開他們的聊天界面,同事和他朋友的消息數量非常不對稱。 同事發送的消息一條接一條充滿了屏幕,對方的消息依舊停留在“我通過了你的朋友驗證請求……”。 “看著昔日里自己傾訴衷腸但未被回復的消息,時間久了,我都喪失了再次發送的勇氣了”。 《郎先生》里面說: 有時候如果和喜歡的人發微信,他一直沒有回復我,我就會刪了那個對話框,總感覺看見了那個對話框,就好像看見了自己的卑微和討好。 從來不回消息的人,連最基本的尊重都沒有,根本就沒把你當回事。 也許有人會說,我是真的想回你微信啊,可是我太忙了,就忘了回了。 其實每個人都很忙的,但忙和教養是兩回事。 懂得尊重別人的人無論多忙,始終會回你微信,好好地說明原因,然后愉快的結束聊天。 連最基本的尊重都沒有的人,總會用各種各樣的理由不回復你的消息。 理由再多,終究是借口,只是不在意你罷了。 不必跟他浪費感情和時間了,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我們不做。 你的回復有溫度,就會給人帶來暖意;你的回復有鋒芒,就會給人帶來寒冷。 粉絲向我哭訴過這樣一件事:那天她拿到了鋼琴十級證書,興高采烈的給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喜悅。 過了好久對方蹦出一個“哦” 。 又過了十分鐘: “考了十級又能怎樣,能比過肖邦嗎?” “都是噱頭,沒啥用,還是老老實實賺錢吧。” 粉絲頓時心涼半截,覺得自己剛才就像是裸奔了一番。 這樣的情況,每個人都多多少少的經歷過。 當你滿心歡喜的給自己在乎的人發微信,收到的卻是“嗯、啊、哦”特別敷衍的回復,要么就是被潑冷水。 自己的熱情換不回別人同樣的熱情,滿腔的熱血就像發射到了一團棉花上。 你得明白,怎么對待別人是你的事,別人怎么對你,那是他的事。 敷衍你的人壓根就沒把你看在眼里,在他心中你可有可無。 在乎你的人發的消息里文字都有了溫度,不在乎你的人,即使隔著屏幕都能讓你真切的感受到對方的冷漠。 在乎你的人不會錯過和你的任何一次對話,彼此的情誼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得以升華。 不在乎你的人不是日理萬機沒空回復就是憑空消失消息石沉大海。 記住,一個人怎么回你微信,他對你就是什么態度。 聊著聊著就不見了的人,就不要自討沒趣了;總是忙的不回復的人,就讓他去忙吧,你也有自己的事情去做;樂于敷衍和潑冷水的,能躲開就躲開吧。 因為不夠在乎,所以不會及時回復; 因為你不夠重要,所以他也不會去在乎你的感受。 千萬別把自己的熱情和時間,消耗在一個不在乎你的人身上。 你真正應該等待的,是那個同樣用真心對你的人。 好好在意自己,用那些等待回復的時間,去把自己變得更好。 希望我們給喜歡的人發微信都會看見上面顯示的“對方正在輸入……”。 然后小鹿亂撞的期待著他的回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