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趙匡胤效法后周太宗郭威,發動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史稱北宋。經過三年的時間,北宋內部局勢逐漸穩定,趙匡胤開始進行統一全國的軍事行動。鑒于南方是經濟重心,而且北方契丹貴族建立起來的遼政權,實力又比較強大,因此采取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難的戰略方針,首先開始向南方用兵,以消滅南方的幾個割據政權。 公元965年,北宋滅后蜀,蜀主孟昶束手被擒,上表投降。公元971年滅南漢,南漢主劉鋹在廣州焚燒府庫宮殿,出城投降。在974年時,宋之疆域已經占中國之七八,天下唾手可得。小政權陸續被消滅,南唐就陷入了北宋的包圍之中。但此時的南唐還在醉生夢死之中,南唐的領導者們每天都在吟詩作樂,直到北宋的軍隊打到金陵的時候,南唐掌權者們才意識到了事件的嚴重性,但是已經為時已晚了。 南唐后主李煜恐慌不已,為了進表衷心,更是竭力上貢,資費上萬。同時南唐“雖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禮,而內實結甲募兵,潛力戰備”。這樣做是對的,因為對北宋歲貢,顯示自己的低姿態,同時做好準備,以應對突然的戰備。但是問題在于,無論怎么做準備,南唐都不是北宋對手。 974年,趙匡胤令大將曹彬伐南唐。徐鉉奉李煜之命出使宋朝,謀求和平。后主李煜甚至主動取消了“南唐”國號,并稱為“江南國主”,自認天下一家,李煜為此兩次派使到北宋都城汴京會見趙匡胤,說南唐并無錯處,希望北宋能高抬貴手放過南唐一次,并表示南唐愿意歸順北宋,請求北宋休戰。然而趙匡胤一句話就打破了他僅存的希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公元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南唐拼盡最后的兵力在秦淮河與宋軍一戰,全軍覆沒,李煜降,南唐破。 李煜這位才子皇帝,花間作詞算是一流,但要論治國,或許就不如他的杯中酒了,975年,宋軍攻破金陵,李煜奉表出降。次年,更是被押至汴京,封為違命侯,連自己的妻子小周后都被已經亡故的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凌辱,自己最后也落得個飲鴆而亡的結局。 李煜之死,是因為淫而無治國之能,也更是缺乏這種“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鼾睡”的權利意識,只不過說出這句話的趙匡胤,又何嘗不是?在經過“美化”的宋史中,模棱兩可的描述了其與胞弟趙光義酌酒對飲,是夜而亡,皇位被趙光義所奪。即使是自己的胞弟,在權力的臥榻之上,也是他人!參考資料:《宋史》、《新五代史》、《舊五代史》等。 |
|
來自: Zhanjh1936 > 《詩詞》